第599章 下乡

六十多年前,张荣泽尚未出生,而当时他的爷爷,还是个满腔热血的毛头小子。

1955年,主席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观点,后来这句话也成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而蒋家的祖辈和他的爷爷,也是那下乡知青的其中一员。

李明刚的爷爷,蒋开阳的父亲,真名叫做蒋良。受到当时政策的影响,大批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蒋良和张家老爷子张为民也不例外。

来到东屏村后,二人便在这里安定了下来,张为民更是娶了村子里的女人成了家,在这里彻底扎根了。至于蒋良,当时在那一批下乡知青里,就属他长相最为英俊,不少女战友都对他芳心暗许,而村子里的姑娘,想要嫁给他的也不在少数。

毕竟对方文质彬彬一表人才,还知书达理满腹经纶,实在是女人们梦寐以求的最佳夫婿。

“张大哥,你爷爷和蒋家的祖辈都是知青战友?”王亦尘颇为惊奇。

“是啊,后来因为那件事,蒋良离开了东屏村。而这段往事,也是我年幼时爷爷喝醉了,跟我父亲吐露心声时,我在一旁偷听到的。”张荣泽说道:“至于那个女人,她也不是东屏村的本地人。”

“您继续。”王亦尘决定不再打断对方,先听张荣泽说完。

当年蒋良自身条件极好,性格又有些乖张,他本身下乡就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有些带着“被强迫”的意味。

来了东屏村,尽管当时的他们是支边的生产建设兵团知青,名义上是兵团战士,过着半军事化集体生活,还有微薄的工资可拿,比起插队落户,与农民杂居在一起的知青待遇要好许多。

但蒋良依旧不满现状,无时无刻不想着被招工回城。

可作为生产建设兵团知青,这样的机会是几乎不可能的。除非自家有背景,否则这后半生,只能在农村里扎根了。

前几年他还心高气傲,不愿意在这里成家落户,生怕错失了回城的机会。可随着日子久了,蒋良也慢慢认清了现状,开始尝试着接受现实。

虽然打心眼里不乐意,但面子上他也没有流露出太多不满,在这里必须和战友,和村民搞好关系,除了个性有些心高气傲,其实蒋良是个不错的小伙子。而当年张为民也是他关系最为密切的挚友。

“你也老大不小了,咱俩一块儿下的乡,现在我儿子都三岁了,你还没有成家。听哥的,找个合适的娶了吧。我看小李就不错,不光模样好看,思想觉悟也高,又吃苦耐劳的。最关键的是,傻子都能看出来人家对你有意思。现在像她这样好条件的女同志已经不多了,你要好好把握啊。”张为民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然而蒋良只是喝了口酒,笑着摇头:“李玉芬确实是个好同志,但我并不喜欢她。”

关于爱情,蒋良有他自己的一套衡量标准,而真正令他中意的女人,到现在还未出现。尽管张为民和其他人多次劝说,但对方却从未将他们的话放在心里,只是说缘分到了,不用人劝,自己也会行动的。

后来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那一年,上头为了表彰大家的辛苦劳动,特意请了附近县里一个有名的戏班子,来东屏村给大家唱大戏。

下乡的时候,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条件好些的村子,一年四季还能看几场电影,但在东屏村,大家的娱乐也就只能是晚上听一听收音机,除此以外便没有其他了。

因此在听说有戏班子下乡表演后,几乎全村的知青都到齐了。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蒋良遇到了令他一见倾心的女子。

那女人也就二十来岁,从小在戏班学戏长大,是远近闻名的京剧名伶,也是戏班的台柱子。她叫秋百灵,人如其名,嗓音甜美,长相更是清新脱俗,美艳动人。

她在台上唱戏,台下小伙子们的眼睛就没有从她身上移开过,而蒋良也不例外。他对这个美艳的名伶一见钟情,而当时戏班子在东屏村要待上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里,蒋良使劲浑身解数去亲近对方,终于令佳人芳心暗许。

他们经常背着其他人在密林幽会,情到深处,更是珠胎暗结。

秋百灵是班主捡回来的孤儿,老班主把她当成了半个女儿在养。听说她看上了这个穷知青,坚持要离开戏班子,跟他成家,秋慕白简直被气了个半死。

但最后他架不住秋百灵苦苦哀求,而对方更是把这些年在戏班的积蓄全都拿了出来,看在这些以及多年的感情上,老班主无可奈何地成全了他们,带着戏班子离开了东屏村。

就这样,秋百灵不再是那个华丽光鲜的京剧名伶,她下嫁给了当时一无所有的蒋良,摇身一变成了个普通的农妇,二人在东屏村结了婚,正式扎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