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7/8页)

我一喜,拉住他:“你总算回来了!”

大仙听到喊,回头看:“成功了?!”

我留意到王道士脸色苍白,想了想,现在是白天,虽然是喊的生魂,但生魂也怕大阳的东西,刚才喊魂的时候,肯定是被阳气伤了,调养两天就没事了。

“大仙,好样的……”我扭头夸他,话说一半被咽回去,大喊:“你快过来!”

已经晚了,画中仙竟然在大白天也能从画中出来!只见到画中伸出了一只惨白的手,这手薄的跟纸片一样朝大仙头顶摸去。大仙这二愣子对此还毫无所觉:“咋了?”

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把画从墙上扯下来,揉作一团扔一边,这才舒口气。

大仙看我动作,也猜到发生什么,呜啊一声跳出老远,骂:“把这画烧了吧?”

王道士这时候走过来,心有余悸看着画像半晌,一张脸白的跟泡过水一样,他扶着太师椅,虚弱说:“千万别……”

“不烧了她晚上再来找我们怎么办?”我皱了皱眉,画中仙不烧迟早是个祸害。

王道士似乎是饿了,从包中摸出牛肉干啃着,然后就着凉水吞下去,恢复了点精神,才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说:“刚才多谢你了……没想到你学这么快?连引路纸人都会用了?”

他突然的夸奖,让我有些无所适从,心说,他是不是吓傻了?

“怪不得天师说你这孩子聪明……”王道士自言自语,然后突然缓缓抬头看着我们:“经过昨天晚上的事情我是知道了,这村子一开始可能不是用来养眼猴子的,所以这画不能烧!”

“你们看着房子,只有两个卧室,而且它们分别在东屋、南屋。不知道有句话你们听过没?”王道士坐在太师椅上闭了眼睛养神,他魂魄伤了,现在虚弱的紧。

“什么话?”我和大仙齐声问。

“东屋、南屋,不是孝顺儿郎。”王道士淡淡说,我看他一脸疲惫。

东屋、南屋,不是孝顺儿郎。这句话我听过,也就是说,让老人家住在东屋、南屋,是非常不孝的表现——当然如果不论风水学,东屋、南屋,冬冷夏热,在古时候这的确是不孝的表现,但是到了现在,由于空调和暖气的普及,也就没有这种说法了。

王道士这样一说,我愣了愣,但又不知道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大仙更是挠着脑袋连问:“那又怎么了?”

“这村子很有可能是建给老人住的,古时候,有的地方的小山村,由于粮食有限,根本无法让全村人吃饱,所以会把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背到深山洞窟里,让它们自生自灭。”王道士语出惊人。

我和大仙皆一惊,大仙见不得这个,郑老太太死的时候,就属他最难受,他这人孝顺,脑子一根筋,大骂:“谁他妈这么混账?”

“没办法,古时候生产力低下,如果不把老人背去等死,那么死的就有可能是青壮年。那些村子里的老人也心甘情愿接受这个,大家也是迫不得已,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如果能一辈子在一起谁愿意以这种方式分开?”王道士说到这里张开眼睛,一脸唏嘘。

“和这个村子有什么关系?”大仙问。

“你们看着村子的样子,房屋密集,取‘密不可分’之意,也就是说大家一辈子不要分开。然后你们再看白墙黑瓦,是不是像阴宅?”

我和大仙连连点头,原来还是这么回事。

“房顶建很高,在古时候,某些地方可是大有学问的。房屋建的高,离‘极乐’也更近。”

原来还有这么回事,我和大仙都愣住。

“那为什么没有窗户?”大仙愣愣问。

“根据地方习俗,阴宅可能是没有窗户的,其中说法很多。有说,开窗不吉利,怕孤魂野鬼破窗而入进来占了宅子。如果这房子是建给老人住的,那么不开窗也是应该。老人体弱,魂也弱,倘若给孤魂野鬼闯进来,这阴宅肯定就被夺去了。”我说。

大仙哦一声,我看他低头不知道想些什么,刚准备再问王道士几个问题,结果大仙猛的吼:“也就是说,这个村子是让老人等死的地方?王八蛋,等老子出去非揍死建这个村子的王八蛋!不可……”

王道士苦笑起来:“这村子不是建给老人等死的,是建给老人的鬼魂住的!”

大仙抹了抹脑袋:“哈?”

我大概也明白王道士想说什么了,耐心给大仙解释:“如果是建给老人等死的,你有看到房子里有老人尸体?”

大仙被我问住,一脸疑惑看着我。

“宅子只有东屋、南屋,对活人来说或许是不孝的表现,但建的是阴宅的话,就没这个问题了。只有东屋、南屋可能只是建房人对自己的调侃,也是对时代的无奈。”

“你没听王道士说,这房子建起来可能才十几年时间,那就应该是90年左右的事情了,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急剧提高,许多陋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渐渐被废除。这村子建起来,十有八九是有钱之后,为了缅怀村子里当初被背到荒山野岭等死的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