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8页)

但孩子一直不哭,王老太太心里总不是个事儿。催促着医生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结果依然是孩子很健康。

王家夫妇二人受过教育,虽然也担心孩子,但比较想得开,比较相信科学:“医生都说孩子很健康,兴许不哭是好事呢?”

王老太太这才作罢。

可问题又来了,两天后就出了幺蛾子——婴儿不吃奶,喂多少,吐多少。

这把王夫人急坏了,王太太去照顾心脏病复发的王老头去了,王家夫妇不敢惊动老两口,偷偷叫来医生检查了一番,结果依然是没事,也许是喝不下人奶,原先也有过这种例子。

王家有钱,连夜弄来美国进口的奶粉,可小宝宝是还是喝多少吐多少。

医生又来查,还是没检查出任何问题。

王家夫妇那个急啊,想尽办法都难得喂进去一口奶,不管是母乳还是奶粉,小宝宝就是不喝。这一下就惊动了医院的医生,王家有钱有势,他们不敢得罪,几十个医生会诊了三天,还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王家夫妇一怒,顶着压力把孩子的毛发跟血液差人送到美国去化验了。

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十年,但出国还是稀罕事,虽然王家夫妇并没有出去,但派人送婴儿毛发和血液到美国大医院化验,比本人出国还要惊天动地一些。

医院没面子,但也没辙。

毛发和血液送美国去化验的这两周,全院的医生想尽办法都只能勉强维持小宝宝的生机。

等两周后化验结果从美国飞来,王家人又傻眼——从美国得来的化验结果依旧是没事。

医院里本来紧张的氛围才松了些,明面上没说,但大伙儿心里都清楚的很,这个结果才是医生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否则他们医院的面子往哪里搁?

老太太终于沉不住气出马,把王家夫妇痛骂一顿便四处找人。

找谁?当然是找师傅。

老太太六十多,经历过抗战也经历过解放战争,见过的事儿多了去了,让她完全相信科学?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知道是在哪里听过师傅的名号,顺藤摸瓜找到了师傅的地址。直到联系上师傅,已是三个月后的事情。

这三个月,小宝宝抢救了不计其数,医生们也疲于应付,早通知王家人准备后事。

师傅知道这一切后,也不进去,就绕着病房外走了两圈,把整个三楼逛了一遍。

医院很大,师傅又走得很慢,以至于等他逛完花了半个小时。

王先生扶着王夫人守在婴儿旁边,老太太则很耐心安静跟在师傅后头。

师傅逛了一圈,肚子不雅的叫了起来,舟车劳顿,星夜赶来饭都没好好吃过。

老太太知书达理:“天师,您先休息一阵,我们家的事不慌!”

师傅摆摆手,摸着肚子又到了病房前。

老太太是个人精,喊人送来了菜,送菜来的人穿着笔挺西装,提着两个食盒,清干净一辆推车,放上四菜一汤,请师傅坐下就在病房外吃了起来。

师傅虽然没有跟我明说过到底是什么菜,但光看他回味的样子就可以知道,这些菜十有八九是哪个五星大饭店端出来的。

师傅吃的满意,老太太一直在边上陪着没说话,王家夫妇想问,也被老太太拦了下来。

吃饱喝足,师傅抹了抹嘴,大大咧咧说了句:“没事,走胎了,孩子几号生的?”

“农历七月十三,下午三点十七分。”王夫人抢着答道。

师傅掐指算了算八字,然后不急不忙道:“刚算了算,你家孩子八字不好,福薄,又刚巧快到鬼节,一惊吓,走了胎。”

王家夫妇满脸疑惑。

老太太冷不丁插嘴解释:“走胎就是说魂魄跑到别人家孩子的身体里边去了。”

王家夫妇哪听过这个,傻了眼不知道说些什么。

师傅见到王老太太是个见世面的人,也放松了:“既然老太太懂一点,那么我就直说了,你们先去找份七月十三日的报纸来,最好是人民日报。”

王家夫妇刚想问为什么,就被老太太拦下吼:“照做!”

三月前的报纸好寻,不过这也花了王家人一个钟头的功夫。期间师傅一直跟老太太闲聊,顺道也问了王姓夫妇二人的八字。

等到报纸送来,师傅拿着也不慌,翘着二郎腿在门前端着报纸读了起来,一面看一面吩咐:“剪一撮头发,还有一小片指甲下来。”

王家人照做,没一会婴儿的头发跟指甲就送到师傅手上。

师傅又说:“你们让人准备些柴火,就放在楼下花坛。王夫人随我来出去一趟,大概一个小时就够了,其他人就在这里呆着,哪都不去。”

王夫人刚生完孩子身子本来就虚,她又一直为孩子的事情操心,身子更虚了,医生都说她落下了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