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2页)

姜杏之点头:“早些办好,我才能安心。”

很快一个小髻便挽好了,香净拿起珍珠花钗帮她簪上。

姜杏之转转脑袋,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很是满意。

姜老太太听到姜杏之过来了,心里闪过一丝意外,正了神色,让她进屋。

“请祖母安。”姜杏之乖巧地行礼。

姜老太太颔首,让她坐。

看着一旁的仆妇给她上了茶点,才问:“不是让你们在自己院子里歇着了吗?”

姜杏之温声说:“谢祖母体恤,是孙女另有事情来叨扰祖母。”

姜老太太精锐的眼睛盯着她,似乎没想到她会如此说。

也不难怪姜老太太好奇,这还是姜杏之第一次有事麻烦她。

“说吧,何事要费你跑这一趟?”姜老太太抿了一口茶。

姜杏之面色恬静,语气温和带着期待:“孙女早前在扬州时就听过文锦斋的名号,听说这家书肆里卖的书册笔墨繁多又都是良品,所以孙女想去看看。”

姜老太太挑不出毛病,她想去书肆也不是什么大事,摆摆手:“去前告诉你大伯母一声。”

这是应了的意思?

姜杏之心里高兴,不由得就反应在了脸上,眼睛闪亮,弯着唇瓣,笑得温软又真诚。

姜老太太有一阵儿失神,垂下眸子,神色复杂。

“谢祖母。”姜杏之起身道谢。

姜老太太见她如此客气,全不像桐姐儿一般对她亲近,半响点点头:“去吧!”

等姜杏之走了之后,赵嬷嬷上前帮姜老太太按着肩膀:“六姑娘笑起来和四爷倒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四爷虽然从了军,但却是个性子软和的人。

姜老太太不愿意提起早逝的四子,不应声,而是道:“六丫头刚刚的话让我想起一件事,桐姐儿是高嫁,五房的那个目光短浅,你过会儿去陈氏房里告诉她,让她多准备些上等的笔墨纸砚添到嫁妆单子中,再让她花心思买几本孤本典籍给桐姐儿撑撑场面。”

姜老太太心里很是嫌弃五夫人的品味。

赵嬷嬷应下。

·

“幸好老太太不曾为难姑娘。”香净小声说。

姜杏之看她似乎把老太太当做洪水猛兽了,抿唇笑,在这些小事上,老太太自然不会为难她:“等会儿我们再去趟大伯母那儿。”

“诶!”

大夫人更不会不同意了,甚至还多给她支了一个月的月例银子,让她出门不要舍不舍花钱。

“出去一趟,姑娘还赚了呢!”香净打趣道。

姜杏之也没有想到还会有这样的收获,笑意浅浅。

回了自己的鹿鸣院,姜杏之忍不住拿出香净准备好的小纸条,埋头写了几句话,拐着弯儿的,明里暗里地说她们好久没有见面了,又格外强调她后日要出门。

陆修元目光含笑地看着姜杏之的秀气的字,转身吩咐了吴提几声,随后执笔回信,和往常无异的口吻。

姜杏之坐在回廊下,晃着小脚,满心期待地从蒲月身上拆开回信。

他只让自己注意安全,又告诉了她几家好吃的糖果铺子,就没了!

没啦?

竟然没有别的话了。

姜杏之不死心地看了好几遍,心中失望。

她不知是道长没理解她的意思还是他没有空闲呢!怎的和她想象的不一样呢!

姜杏之惆怅地趴在美人靠的栏杆上,鼓鼓面颊,有些难过。

蒲月仰头:“喵~”似乎是在宽慰她。

姜杏之手指作梳子状,梳着她的软毛,酸酸地说:“还是你好。”

蒲月真幸福,相见便可以见到道长。

·

两日后,姜杏之早上给姜老太太请完安便打算出门了。

姜桃桃听见老太太让她路上小心,满脸惊讶,怒瞪她。

出了正屋的门,姜桃桃逮住她,凶巴巴地问:“你要出门怎么不叫上我?”

姜杏之好声好气地说:“我要去文锦斋,五姐姐也要去吗?”

姜桃桃讪讪地笑了笑:“那还算了吧!”

那什劳子书有什么好看的,她瞧见那写满字的书册,便浑身不适。

姜杏之一幅早已预料的样子看着她。

姜桃桃娇哼一声,甩了衣袖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知道看不见她的背影,姜杏之才收起笑容,蔫蔫地轻叹一声,慢吞吞地往外院走,她原以为今天可以见到道长的。

一出大门,可以看到马车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从马车的方向看过去,姜杏之小小的一只,低着头看着脚下的石阶,明明她身旁跟着伺候的人,却依旧让人觉得她孤零零的,看起来可怜兮兮的,格外招人疼。

香净扶着她踩上小木凳,踏上车板:“姑娘小心。”

姜杏之站稳后,掀开车帘,望着车厢,一瞬间眸子光彩绚烂,恹恹之态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