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诡车蛇棺(第5/14页)

“福特,E450,墨尔本,6.8L,直列十缸,5速自动变速器,9×2.5×3.1,双轮四驱。”月饼仰头四十五度角吐了个烟圈,“这就是咱们以后的座驾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奉先喜气洋洋地从车舱里跃下:“运气真好!正好赶上一个做生意的人需要资金周转,刚买没几天,托朋友低价转让,才一百万。”

我正往车舱里爬着,听到“一百万”心情过于激动还被台阶绊了一把。进了休息舱,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东瞅瞅西摸摸,里外转了个遍,猛地往床上一扑:“这哪里是车,明明就是个房子!我今晚就睡这儿了!”

“明天奉先去挂牌,你今晚看车我也不反对。”月饼手掌交叉举过头顶抻着身体,“后天出发,今儿晚上好好撮一顿!奉先,哪条街的小吃最有名?”

“那肯定是回民街。没去过回民街就不算来过古城。”李奉先眯着小眼睛搓着手讪笑,“今晚店里的生意总要有人照看吧?”

“歇业一天!”月饼气势磅礴地挥挥手,“吃饱喝好才有力气干活!”

 

我的口水攒下来都够浇花了才捱到傍晚,关了酒吧锁了车,三人打的直奔回民街。

李奉先一路讲着回民街的历史——

早在汉朝,古城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迎来了回民的先辈,来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节、学生长期定居在回民街,一代代繁衍生息。发展到现在成为六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至今仍有唐代含光门、明代西城门楼群、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庙、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广仁寺这些古建筑。

李奉先口沫横飞地讲了半天,什么“回坊”“坊上”我也没认真听,满眼都是冒着油泡嗞嗞作响的羊肉串,通红的辣子撒上香菜配着大块牛肉的饸饹面,当然更少不了“肉夹于馍中”的肉夹馍!

堵了半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回民街。漫步街中,整条街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道路两旁遍布挂着电灯、汽灯的摊铺,卖着糕饼、干果、蜜饯、小吃。小摊后面是经营当地风味小吃的饭馆,店里早就满员,食客们挤在门口大快朵颐。

烤肉串、涮牛肚的烟火在不甚明亮的灯光下弥漫整条街,使得街道多了一丝历史感。熙熙攘攘的人群边逛边吃,和摊主们讨价还价。在鼓楼广场座椅上歇脚的游客,饶有兴趣地看着卖风筝的小贩把数十米长的风筝一直放到马路对面的高楼顶。

真实热闹的生活热情洋溢在这条街的每一个角落。

“这才是生活。”我用力嗅着烤牛羊肉的香味满口生津,“我只想在这里做一个安静的美胖子。”

“是啊,生活本来就该平平淡淡的。”月饼慢悠悠地走着沿街拍照,“咱们能选择命运就好了。”

“我一直以为你生来就喜欢冒险。”

“没有什么是天生的。”月饼望着飘在空中的风筝,“飞得再高,始终被绳子拴着。”

昏黄的灯光里,月饼的背影模糊不清,落寞孤寂。这一刻,我好像才真正了解了月饼。

“谢谢你。”月饼自顾自向前走去,“一直都在。”

“我只是不习惯没人斗嘴的生活。”我摸了摸鼻子。朋友之间相处久了,许多习惯会慢慢变得一致。

“到了,咱们先吃牛羊肉泡馍。”李奉先指着一家不起眼的店铺,进屋要了三个馍,洗干净手,把大老碗放在膝上,把馍分成几大块,再掐成小指甲盖大小的碎块。“掰好一定用手在里面抓揉上几下,落下附在碎块上的粉末,煮出的馍才汁浓味厚。明眼师傅看到这种掰法,就明白懂泡馍的老吃客来了,煮馍会更用心。这家最擅长‘水围城’,就是宽汤煮馍。碗周围是汤,馍在中间,汤多馍散,牛羊肉绵烂味醇,吃起来又滑又香,味道没得说。别忘了留肚子,贾三灌汤包子、酿皮子、黄桂柿子饼、炒粉鱼、酸汤水饺还没吃,再整点儿黄桂稠酒,保证舒服得分不清东南西北。杜甫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就是说这种酒。”

李奉先满脸油光地背着菜名,催得我口水又流了二两,正想进屋开吃,李奉先舔着薄嘴唇神色黯然:“我哥在就好了,咱们喝个痛快。我们经常穿一样的衣服来这儿喝酒,能赚回头率。哥哥真的很想当异徒行者,可惜没这个命。不过也好,馆长把我们养大,身边总需要人照顾。我没哥哥那么大的理想,守着酒吧给你们打打下手,这样的生活挺好。哎,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了,钱够不够花。”

我发现守住一个不能说的秘密是件很闹心的事情,李奉先和他哥完全是两种人。李隆基没有那种能力,也许现在也过得很快乐吧?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痛苦,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