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东渡传奇 第二十一章 乌鹭秦事(6)(第2/2页)

正是那次谈话,换来了岭南的百年和平。当然,历史将永远不会提及那次谈话,那只是三个人的秘密。桀骏、赵佗、徐巿……当后人感叹、猜测那场鲜有记录的战争时,只会有无尽的谜团掩映在悠悠历史之中。

“桀骏慷慨,视死生如浮云,真乃当世英豪!佗定不负其所托,子子孙孙,善治岭南,不轻言战也!”赵佗当着徐巿许下的誓言,便是他对桀骏永生的承诺。

徐巿凝视着赵佗。他知道重誉如他,一定会用一生来兑现承诺。

“廷尉此去,恐无缘再见。巿有一物相赠,可延年益寿,助廷尉久治岭南。”徐巿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瓶丹药。

赵佗接过徐巿的馈赠。两人久久对望,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许久,赵佗放开了徐巿的手,对他深深一拜,然后爬上了马车,就此远去。

秦始皇三十三年,灵渠修建完工。嬴政的粮草顺水南下,一半被赵佗用来犒劳军马,另一半则被他神不知鬼不觉地“装进了”越人的米缸之中。

得到粮饷之后,秦军忽然结束了久战不胜的被动局面,一举攻占岭南。嬴政随后在这里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岭南从此统一。

不过让人费解的是,赵佗在攻占岭南后对秦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不仅拒绝派自己手下的秦军部队北上与反秦起义军作战,还锁了两广与中原的联系,更在秦灭亡后建立起了南越国。

赵佗统治岭南的时候,不但尊重越人风俗,还将中原先进的汉文化和生产技术引入了岭南,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汉朝建立后,赵佗在陆贾的劝说下,接受了汉高祖刘邦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将岭南和平地回归了中央政权。

赵佗一生活了一百二十一岁,在位七十一年。他在岭南创下了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

赵佗死后,他的子孙厚葬了他,让这位英明神武的“南越武帝”长眠于地下。他的墓穴直至今日仍然沉睡在苍茫大地之下,未被任何人打扰。

而那些崇敬、感激他的人们,无法到他的真陵前缅怀这位伟人,只能借由朝拜他的先人冢,表达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高冢叠叠列道旁,尉佗南粤久称王。功成七郡归真主,事去千年留故乡。古树烽烟巢鹳鹤,夕阳坡垄下牛羊。牧儿刍树闲耒往,一曲哀歌感孟尝。”①

※※※

  1. ①明·梁梦龙《赵佗先人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