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东渡传奇 第二十一章 乌鹭秦事(5)(第2/2页)

在悲壮的歌声中,越人士兵们大声地嘶吼着,手臂用力挥动,手中的兵器熠熠泛着寒光。

赵佗呆呆地站在屠睢的身后,被眼前的景象石化了。他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始皇出巡,20岁被封副帅随屠睢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他经历过无数残酷的战役,杀过无数的敌将,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可他还从未见过如此悲壮的场面。

生凭第一次,他不想再为将,不想再打仗,不想再建功,他只想一切赶快结束,他的双眼不再看见血腥,他的双耳不想再听见号哭,他的双手不想再屠戮生命,他的心口不想再遭受重击,他的良知也不想再遭到刨问。

何战?何争?赵佗一遍遍地在心底问自己,可是他给不出答案。有些事情,从开头到结尾都是错的,所以它必将有一个惨烈的过程。

就在赵佗失神的时候,他前头一棵巨木背后,忽地人影一动,竟是屠睢带着十几个秦兵将孤身杀来的桀骏团团围住。

桀骏虽然被困,却毫不惧怕。他仗着自己的身手,一直凝神戒备,虽然屠睢带着士兵屡屡突起发难,他却并不慌乱,不退反进,直接就冲向屠睢,倒把他吓了一跳。

屠睢见自己打不过桀骏便心生歹计,他故意露出一个破绽,吸引桀骏猛攻他,又暗中对几个士兵使了个眼色,几人会意,悄悄退出了战局,从桀骏的身后袭向了他。等桀骏反应过来,他已经腹背受敌,无法逃脱了。

眼看着屠睢的宝剑就要刺穿桀骏的咽喉,赵佗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来的念头,他竟然抽出宝剑,想也没想便刺向了屠睢的心脏。

屠睢万万也没想到自己手下的将领会突然生变,他张大了嘴巴望着赵佗,脸上的表情不可思议的扭曲在一起。就连桀骏也感到十分意外,他举着兵戈,也忘了在屠睢的胸口上补上一剑。

三人无声地对望着,时间仿佛凝滞了一般。

“赵……赵……廷尉反了!”最后还是一个秦兵反应过来,大叫一声,众人才从方才的惊变中回过神来。

屠睢呕出一口鲜血,带血的手指着赵佗,脸上都是无法置信的表情,“若……若……”

屠睢的话还没说完,桀骏便在他胸口补了一剑,屠睢狂吐了一口鲜血,双目圆睁,倒在地上,绝了气。即使是死了,他的手指还是直直地指着赵佗,仿佛在质问他为什么要背叛自己。

温热的鲜血飞溅而起,落到赵佗脸上。他呆呆地握着宝剑,脑海中一片空白。

帮了桀骏,他一点儿也不后悔,他不愿意再看到有任何的越人惨死在屠睢的刀兵之下;可是杀了屠睢却又让他痛心疾首,屠睢虽然残暴,却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他带兵纪律严明,作战顽强,若不是有他的努力秦军万不可能和越人对战这么多年。而且屠睢还对他有恩。当初要不是他极力推荐自己,他也绝不可能担任此次岭南征战的副将。

矛和盾在赵佗的心中激战。忠非忠,叛非叛,他这是怎么了?

赵佗愣愣地站在原地,满目都是殇战的场景。不管是越人,还是秦兵,当他们的兵戈刺进对方的身体时,留下的只有惨叫和鲜血。

何战?何争?赵佗又一次在心底问自己。他还是没有答案。有些事情,如果从来都没有对过,那么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赵佗的手掌霍然松开,宝剑“铿锵”一声掉在了地上……

回忆过境,赵佗不禁仰天长叹,悲从中来:“年年战,年年殇,旧仇未泯新伤至。战无胜,战无败。只添新人哭旧人。佗愿以死止战,却不得不战,悠悠苍天,岂无目乎?”

听见赵佗的感慨,徐巿猛然一震,他忽然想起了齐王建。他那句让他至今无法参透的话语又一次回响在了自己耳边。他好像开始有些理解那句话的意思了。

“廷尉果不欲战乎?”

“佗实不欲战。”赵佗说,“然陛下欲踏平宇内,威加四方。越人不降,恐战不止,佗愿可得乎?”

就在赵佗发出这声疑问的时候,桀骏从他身后的一棵大树后走了出来,站到了赵佗的身旁。从他的眼神里徐巿看见了和赵佗一样的疑问。

徐巿凝望着他们,沉思了许久。最后他缓缓地吐出了五个字:“不战,亦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