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突破(第2/5页)

云球脑单元,以纳米尺度密密麻麻地排列在量子计算机中。在这样的尺度上,精确的目标定位和范围控制都无法完成。错误的目标定位当然不会带来成功结果,不当的范围扩大将不可避免地伤害周围的脑单元,同样也不可接受。

对电磁场进行精确的目标定位和范围控制,这是问题的核心。地球所和脑科学所对这事并不在行。不过,他们找到了强大的外援,在脑科学所的努力下,前沿院的另一个研究所,微观物理所,加入了他们的研究。微观物理所很快想出了办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研制出了一种东西:量子炸弹。

量子炸弹,很酷的名字。它由两种电磁场耦合而成。一种是封装电磁场,用于封装量子炸弹。它的形状是一个可事先通过编码进行设定的封闭曲面,定义了量子炸弹的边界。另一种是压缩电磁场,被封装在封装电磁场所定义的边界内部。压缩电磁场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也可以事先通过编码设定各种参数。

首先,量子炸弹可以被大范围空间内的电磁场,进行精确地目标定位,在纳米尺度上,精确对准目标脑单元的空间位置。

其次,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外围电磁场的特定作用,量子炸弹的封装电磁场会被适度“破坏”,封装力度将会瞬间减小。封装力度的减小,将导致被封装的压缩电磁场极速膨胀。这个过程很像是发生了“爆炸”。封装电磁场将被“爆炸”撑得越来越大。压缩电磁场会根据事先的编码,产生出特定电磁波。电磁波的传递范围被控制在被“爆炸”撑开的封装电磁场中。压缩电磁场的膨胀力度随着膨胀而减小,封装电磁场的封装力度则随着膨胀而增大。这就像气球的膨胀过程,直到膨胀力度正好和封装力度的大小相同从而抵消,膨胀就停止了。

就这样,特定的电磁刺激产生了,并且,在纳米尺度上,被控制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和一个特定的范围内。

猝死刺激根据脑电波进行计算,脑单元也有脑电波,所以猝死刺激的编码计算不是问题。诱导刺激根据意识波进行计算,编码计算当然也不是问题。现在,他们可以对量子炸弹进行猝死编码或诱导编码,然后对脑单元进行精确轰炸,完成对脑单元的猝死刺激或诱导刺激。

事实上,量子炸弹的问世,不仅对当前的工作是一个突破,而且有更深远的意义。大家意识到,相比较而言,之前脑科学所对地球动物使用的电磁头盔,实在太粗陋了。量子炸弹完全可以放大到人脑的尺度,可以定义相当于人脑范围的封闭空间,那么,就可以取代电磁头盔了。进一步可以想象,在医疗领域,比如对各种肿瘤的治疗,也可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现在肿瘤治疗已经相当成熟,但量子炸弹也许是一种里程碑式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医疗的效率和简便性。

那条云球狗的意识场保存在意识机中,和地球狗的意识场保存在意识机中的情况非常类似,看起来活得不错,但是不工作。

于是,为了进一步观察,他们很快就将这条狗的意识场,重新迁移回云球中另一条野狗的脑单元中。这条野狗本身的意识场,已经预先被量子炸弹炸到了另一台意识机中。量子炸弹的技术突破,让这一切变得很简单。

实验证明,在被解绑了意识场的情况下,云球空体和地球空体一样,至少能够生存数秒,也有生存更长时间的情况。虽然造成生存时间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无论怎样,数秒时间已经足够将准备好的意识场绑定到云球空体上。

技术上,没有看出有什么问题。但是,那条被更换了意识场的野狗,过上了一段精神错乱的生活。它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了自己新的身体、新的环境和新的伙伴。为了找到曾经熟悉的觅食地点和排泄地点,它惊慌失措、凄凄惶惶。它的地盘都不见了,到处都是其他狗的体味,它甚至不认得自己的体味。这让它觉得这里充满了危险。连走路都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它的脾气,在暴躁不安和战战兢兢之中不时切换。这种情况,让地球所的人产生了各种复杂情绪,孙斐甚至一度大发脾气,拒绝再观察这条狗。但是,脑科学所的人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早在地球狗的身上见识过了这一切。

实验反反复复进行了很多次。在云球做实验,显然比在地球做实验轻松得多。同时速度也快得多,因为云球时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调得很快。尤其是对脑科学所的人而言,这简直是他们从事这类实验以来,最轻松愉快的一段时间。可是,也有一点不完美,那就是不能把云球动物完全等同于地球动物。和地球所为其他学科承担的研究任务一样,云球和地球的不同,会让他们的研究成果显得有一些瑕疵。不远的将来,还是必须回到地球动物、地球人身上。但目前,这些实验使他们心情轻松。甚至,各种工作决定、各种实验准备、各种技术保障,等等,都变得轻率了很多,效率也高了很多。那只是些虚拟的、假的生命,他们这么说。不过,随着实验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说这话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语气也越来越不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