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第8/14页)

何夕猛地按住阿金的手说:“我不准她这样做。”阿金无奈地叹口气,他想抽出手来但是何夕的力气很大。

星冉突然冲上来用力掰何夕的手。“你走开。”她说,“你没资格管我。我愿意这样。我一直过得很好,我挣的钱比所有人都多。我不比别人差,我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你这是为什么?”何夕没有放开手,他的目光里充满柔情。

星冉终于扶到何夕肩上并且哭出了声,泪水顺着她的脸往下淌。“我没用,我什么事都做不来。”她大声地吸着鼻子,“人们嘲笑我的琴声,他们叫我滚下台。”星冉泪眼蒙眬地看着窗外,身体蜷缩成一团,“昨天我听到自己表现优秀的时候真的好高兴,从来没有人说过我优秀。你知不知道昨天晚上我一直都没睡着。可是—今天他们却说不要我了。”

何夕轻轻揽住星冉的肩,他觉得就像是扶着一张薄纸,一阵风都能把她吹走。“你并不比任何人差,你只是有些傻。”何夕柔声说,“以后你应该多出去走走,不要成天待在这里。从今天开始我要你陪我到码头去上班。”看着星冉惊奇的目光何夕笑了笑,“放心,不是要你当搬运,你那小身体干不了这个。我只是想让你散散心。”

(八)

俞峰觉得眼前的情形让人感到害怕。一字排开的平台上依次躺着四具一动不动的躯体,就像是四具死尸,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这四具躯体上不断沁出豆大的汗水。联线时间已经超过二十四小时,本来很少会用到的生命维持系统也已开动。

赵南在另一端的仪器前忙碌着。这次的补救方案是他提出来的。赵南认为“时间尺度守恒原理”的可逆修正项既然已经得出,那么它就必然存在于当时联线的某些人的大脑里。最终结果不同于中间过程,其数据量是相当有限的,从理论上讲,一个人的大脑肯定足以存储下来。不过由于“脑域”是一种分布式结构,所以全部的最终结果信息可能会分布存储在某几个人的大脑里。所以他建议寻找那些当时正处于长时间联线的人,他们之中最有可能找到这样的人。现在看来一切都很顺利,根据目前的情形来看从这四名受试者的脑中足以获得可逆修正项的全部内容。虽然做起来很麻烦,但总比重新研究好得多。苏枫站在场外,不时朝这边投来满意的目光。尽管已经连续工作了这么久,但赵南却一点也不觉得疲倦。

俞峰的工作只是协助性的,他已经睡过一觉。仪器正在地毯式地对四名受试者的大脑进行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有用的信息。俞峰看过四名受试者的履历,其中有一名出租车司机,还有一名十二岁的小学生,另两名是文盲兼无业者。但是他们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的大脑中竟然存储着人类迄今为止最复杂、最尖端的知识。

俞峰禁不住在心里感叹一声。是的,这就是“脑域”。也许当初苏枫博士将它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它会给人类社会带来这么巨大的改变。说起来“脑域”的原理相当简单,但是这种简单的思想却带来了人类智慧的飞跃。在“脑域”里无数的大脑通过接驳装置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当一个普通人联入脑域后他的一百四十亿个脑皮层细胞便不再专属于他了,而是成为了“脑域”

的一部分。他的脑细胞可以被用作存储器和计算器,或者用作思维的载体。

兆脑级研究员则是具有脑域思维权的联入者,他们的大脑在联入后用于思维而不是用于存储和计算。兆脑级研究员平均一个人可以得到超过一百万个大脑的强大支撑,当他们联入“脑域”后,每个人的智力都足以无所顾忌地嘲笑人类历史上的所有人,在他们面前牛顿和爱因斯坦只是两只未脱蒙昧的猿猴。由于本质原理的不同,就综合功能而言,人的大脑不亚于世界上全部电子计算机的总和。而“脑域”则是由亿万人的大脑整合而成的超级计算机,其功能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汇来形容的话那便是:魔幻。无数人联入后的“脑域”成为了一架无与伦比的智慧机器,它包含了超过一千亿亿个脑皮层细胞,可以存储浩如烟海的数据量,可以在一瞬间里进行超高精度的复杂运算,可以从这些信息与计算分析中得出唯有“脑域”才可能得出的结论。“脑域”诞生不过十多年时间,进入成熟应用的时间更晚,但却永久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这时那名十二岁的少年的身躯突然剧烈扭动起来,口里发出急促的喘息声。“出什么事情了?”俞峰边问边朝那边跑去。他看了眼监视器后说,“赶快停止,受试对象的细胞组织过于疲劳。”

“不用。”说话的是赵南。他沉着地指挥助手给少年注射了一剂针药。少年的扭动舒缓下来,重新恢复了平静。那位助手开始给另三位受试者注射相同的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