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3 日(第3/4页)

“我不认为这是浮游生物。”

“根本没办法看得清楚。”

“可以啊,你看一下。”伦德调出下几张图片。那个东西渐渐退回暗处。真正能被看见的时间还不到一秒钟。第二格和第三格放大图上,依旧有着线条的微弱发光面,位置逐渐变动。第四格里什么都没有。

“它把光源关了。”约翰逊吃惊地说。他陷入沉思。有些软体动物会透过生物光发出讯息。动物遭受威胁时,关闭光源消失在黑暗中,是正常的反应。可是这动物如此巨大,比已知的软体动物都大。

他下了一个自己不怎么中意的结论:这东西不是来自挪威海岸。“大王乌贼”,他说。

“大王乌贼,”伦德点点头,“很难不这样想。这动物很可能第一次出现在此水域。”

“根本是第一次有这种东西活着出现。”

这说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很长的一段时间,大王乌贼的故事被归类为渔夫的惊险经历。冲上岸的腐烂尸体几乎证明了它的存在,因为软体动物的肉跟橡皮一样。拉得愈用力,就愈长,尤其是在腐坏的状态下。几年前,研究人员终于在新西兰东方捕到一些小乌贼,它们的基因和 18 个月后会变成 20 米长、1 吨重的大王乌贼相近。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从来没有人看过活体大王乌贼。大王乌贼栖身在深海,会不会发光还有待商讨。

约翰逊皱起眉头,接着摇摇头。“不对。”

“什么不对?”

“很多证据无法支持这个说法。此处不该是大王乌贼出现的地区。”

“没错,但是……”伦德的手在空中挥舞,“我们根本不知道它在哪里出没,我们对这动物一无所知啊。”

“它就是不属于这里。”

“那些虫也不属于这地方。”

忽然一阵沉默。

“好吧,假设你是对的。”约翰逊最后说,“大王乌贼生性害羞。你们在担心什么?到现在为止,还没人被大王乌贼攻击过。”

“目击者的说法可不是这样。”

“天啊,蒂娜!它们或许拉沉过一两艘船,但我们现在探讨的不是大王乌贼对石油产业的威胁啊。你得承认,这有点可笑。”

伦德怀疑地看着放大的图片,然后把档案关了。“好吧。你有什么东西要给我吗?测试结果之类的?”

约翰逊拿出信封,里头一沓厚厚的纸上印有密密麻麻的文字。

“我的天啊!”伦德顺口溜出这句话。

“等一下。应该有一份总结报告——啊,这里!”

“给我看。”

“马上。”他先快速浏览简报。伦德起身走到窗边,然后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快说。”

约翰逊眉头皱成一堆,翻了翻那沓文件。“嗯。有意思。”

“快说。”

“他们确定那是多毛纲动物。此外还写道,虽然他们并非分类学家,不过得出的结论是,这动物像极了冰虫,Hesiocaeca methanicola。那极端突出的颌让他们相当惊讶。后面还提到……这些都是细节……啊,在这里。他们研究了它的颌。非常有力,显然是用来挖土。”

“这些我们都知道了!”伦德不耐地大叫。

“等一下。他们还做了其他的研究,分析稳定的同位素成分,以及质谱仪分析报告。哈!我们的虫,同位素比值轻了 90‰。”

“你可以说直白一点吗?”

“那的确是嗜甲烷生物。它和排出甲烷的细菌共生。等一下,我该怎么跟你解释?呃,同位素……你知道同位素是什么吗?”

“质量数不同、但原子序数相同的化学元素。”

“答案正确。就拿碳来说好了,有碳十二和碳十三。如果你吃的东西,成分多为轻的碳,也就是比较轻的同位素,你就会比较轻。这样清楚吗?”

“如果我吃那样的东西,对,很合逻辑。”

“甲烷里面的碳很轻;而细菌吃甲烷,所以很轻;虫与这种细菌共生,吃了细菌后,它也会很轻。我们这只虫很轻。”

“你们生物学家真是怪人。这是怎么查出来的?”

“做一些可怕的事。我们把虫弄干,磨成虫粉,然后丢进测量仪。好,我们往下看。电子显微镜分析……他们还做 DNA 染色……非常彻底的分析……”

“快点说下去!”伦德走向他,抽走那张纸。“我不要学术性的长篇大论,我只要知道究竟能不能在下面挖油。”

“你们可以……”约翰逊从她手中拿回纸,看了最后一行。“嗯,了不起!”

“什么?”

他抬起头。“这怪兽全身上下满满的细菌,里面和外面都是。内共生与外共生。你的虫真是满载细菌的大巴士。”

伦德困惑地看着他。“什么意思?”

“这实在很荒谬。你的虫,毫无疑问活在甲烷水合物里,简直要被细菌塞爆了。它不用猎食也不用挖洞,反而懒洋洋地躺在冰里,却还是有挖洞的大颌。不过,大陆边坡上那一堆,在我看来,既不懒也不肥,敏捷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