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3页)

“汗毛太多,羞羞嘛,”早有准备的郑能谅对答如流,还劝起她来,“而且阳光里的紫外线对皮肤损伤很大的,你最好也多穿点呐。”

秦允蓓低头看了看自己清凉性感的着装,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嘁!才不要,晒成黑炭也比捂出痱子闷到发霉了强。何况,我有防晒霜,可没带痱子粉。”

“来,笑一个。”金飞祚举着照相机瞄准秦允蓓。秦允蓓马上挽起郑能谅的胳膊,比了个胜利的手势,冲镜头甜甜一笑。咔嚓一声过后,郑能谅指着照相机,一本正经地对秦允蓓说:“你拍就拍,还拉上我当陪衬,这下好了,一朵鲜花插牛粪上,铁证如山。”

秦允蓓微微皱起鼻子,哼了一声:“还好意思说呢,板着个脸能好看吗?你就不会笑一下啊?酒窝呢?”

郑能谅耸耸肩,道:“你见过哪堆牛粪会笑的?”

忽然一个急刹车,巴士在一条长长的“S”形斜坡上停了下来。郑能谅探出头向前方望去,只见首尾相连的各色车辆密密麻麻挤满了整条山路,车窗和后视镜反射出的阳光照得人眼花缭乱。

“这么长!等到过年去啊?师傅,少林寺还有多远?”性急的秦允蓓可没耐心,冲到车门旁边问司机。

司机巴不得乘客们全下车好让他早点打道回府,便答道:“不远啦,三五里吧。”

“马上到了,走走更快!”秦允蓓朝后面一挥手,带头跳出了烤箱似的车厢。

郑能谅和金飞祚跟了出去,一同步行,有说有笑地朝着目的地而去。大约走了十里左右,长长的“车龙”还未到尽头,也没见少林寺的影子。金飞祚打开事先准备的地图对着四周环境比了半天,完全不知身在何处。

秦允蓓眉头紧锁:“司机不是说三五里吗?”

郑能谅抹了抹满脸的汗,提醒道:“你没学过数学?三五不就是十五吗?”

“你咋不说三十五里呢?”秦允蓓狠狠白了他一眼,转头向路旁一位卖矿泉水的中年妇女问路,“阿姨,这儿离少林寺还有多远哇?”

中年妇女慈眉善目地笑着:“买水不?”

竹篮里塞满了各种矿泉水,全是名牌,“娃呵呵”、“康帅傅”、“农天山泉”,有产地有日期,还有防伪标签。瓶身粗糙,富有质感,无疑是纯手工打造,洋溢着浓郁的匠人精神。瓶盖的封口均已打开,可见都找人试喝过,绝对没有下毒。每一瓶里还体贴地插着一根黑不溜秋的吸管,管子上黏附着厚厚一层藻类生物,水中漂浮着五颜六色的小颗粒,显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秦允蓓用十元钱换来这样一瓶精装的洗脚水,和所要的答案:“转过前面那个弯再走半个小时就到了。”

三人顶着烈日继续跋涉,穿得最严实的郑能谅最受罪,口渴难耐眼冒金星,随手揭开瓶盖就要喝,幸好被里边散发出的阵阵浊气刺激得汗毛直竖,顿时大脑清醒,浑身清凉。之后,他们又向一位老汉买了三根登山手杖,从几名村姑手里买了三顶遮阳帽,在一位老妪的摊前消费了五只茶叶蛋,换得一条条宝贵的线索,一步步向少林寺靠近,虔诚之心随着身外之物悉数奉上。结果最后那位老妪的话令三人生不如死:“少林寺啊?早过了!你们往回走个几里,右边有个叉路,拐进去就是。”

原路折回,来到一处热闹场所。眼前的景象与郑能谅多年来魂萦梦绕的少林寺相去甚远,恰似地球的两极,彼此用射电望远镜也瞧不见对方。

“不会是这里吧?刚才第一次路过时我就注意到了,还以为是个露天大卖场呢。”金飞祚一脸困惑。

秦允蓓分析道:“市场经济嘛,名山古刹旁边有个开发区也很正常。”

“什么大卖场?什么开发区?”郑能谅可容不得他人污蔑心中的圣地,摇头晃脑地教育道,“正所谓五蕴皆空,一切如梦,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切不可轻信感官,执著于表象,眼睛看到的未必是本质,何况这只是寺外的景象,里面一定别有洞天。”

三人买了票,进入少林寺,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些在其他任何地方不用花钱就能看见的饭店和旅馆,也不乏少林特有的景观,只是已被分割包围。这里有禅院,不过旁边还有溜冰场;这里有宝殿,但台阶之下遍布西瓜摊;这里有塔林,四周却团簇着玉石店。顺着山路往上看,满眼花花绿绿,左侧一溜鳞次栉比的店铺,右侧一片星罗棋布的地摊,服色各异的小贩和游客互相交织,人声鼎沸。店铺和地摊的外围,是一座座武术学校,围墙上贴满招生启事和各种广告,一群群稚气未脱的孩童在尘土飞扬的空地上耍着花拳绣腿。

秦允蓓回过身,噔噔噔跑到入口的牌楼下,抬头看了看那三个镀金的大字,纳闷道:“没走错哇,的确是少林寺。可这哪有佛门清静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