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道经两章、武经两章(第2/3页)

洪易此刻感受到了心门道法的可怕。

只要一个人领悟了本心念头,就可以以这种没有区别的本心之念,印入别人心中,帮助收束本心,帮助他人觉醒本心念头。

一经全部觉醒本心,起步就是显形的境界。

这普天之下,还有什么道法能够比得上心门塑造高手的速度。

太变态了。

周乙看出了洪易的思想,淡笑一声:“别把事情想的那么好,我门下不收庸人俗辈,若没有悟性,不修善根,便是将他引进门,日后成就也有限,只有我门收为真传弟子的,才能以心印心,替他觉醒本心之法。”

“一般弟子,还是要按我心经上记载的道法,一步一步来。”

“因此,你以后出去传学布道,要仔细挑选门人。”

洪易此刻躬身道:“弟子明白了,日后一定谨慎传法。”

他自然明白。

人类的人性太过复杂,若是这道法随便传出,一票塑造出来的全是大奸大恶之辈,反而是极其不负责任。

周乙负手道:

“我知道你有要考取功名的打算,想为你母亲讨来一个封号,让她在人世正名。”

“所以,我不会长留你一直跟在我身边修行,在春闱到来之前,我会把目前总结出来的心学思想和神魂修行以及武道修行都告诉你,然后,你便可以自己独立修行了。”

周乙教徒弟,也有几个了。

他不会要徒弟必须按照他的路走。

师者,领上道路,就可以撒手了。

人人都有自己的路,洪易目前是修行心学,未来却一定会走易学,这是他的天命。

这也没什么关系。

不管是儒佛老庄,诸子百家还是易学,都在世界之内,也都在他的心内,这一点周乙不会在意。

只要洪易在修行心学的这段时间内,帮助他传播,教出一脉弟子,让他能够从这些人身上验证他改正的修行之法,就足够了。

洪易此刻感动师父能这么理解自己的想法,还如此支持自己,他道:“师父,弟子一定让您的学说发扬光大。”

洪易是读书人,他现在觉得自己就是中古诸子时期的那种圣人门下的第一批门徒,他现在完全认同心学的讲义,师父又对他这么好,他唯一能够报答师父的,就是当一个心学的传道者,将这份学说和道理传播到神州大地上。

周乙微笑,道:“那我就继续跟你说本心之后的修行……”

他在内界闭关的这段时间,已经为心学创造了一套修行之法。

然后,他系统的给洪易一一教授。

“心经第一章你已经练成,再来是第二章……”

在觉醒本心,神魂便能够显形,接下来的修行,别的道经都是让神魂去出窍游行锻炼强度,一天天的壮大。

在心学这里。

区别于其他的道经。

还是从内寻找力量。

这第二章叫做:

“知行合一……”

人顺着本心的良知意念去做事,就能够念头通畅,自然壮大。

本心怎么想的,就去怎么做。

这一点,周乙记得大禅寺的现在如来经中也有关异曲同工的记载。

见性是功,平等是徳,念念无滞,便是功德。

不管是教化众生,还是奸淫掳掠,只要让念头通畅,便能增长力量。

只不过,有区别的是,现在如来经中记载的这段,只是要人肆意挥洒念头,很是偏激了。

圣人以善为念,念念无滞,这么做就是善功德。

天魔以恶为念,肆意杀人,就是恶功德。

这两种,是善恶生发之后的念头,属于后天功德。

心学是让人顺着本心,也就是善恶未发之前的念头,得到的是先天功德。

先天功德,自然更加奇妙。

自然,“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致本心良知”,更胜过现在如来经内的方法。

这也是周乙为何说三教尽在吾掌握的原因。

三教皆是后天,我心却是先天。

这就是包容万物,却游离其外的意思。

洪易得到了心经对于神魂的这一套系统的修炼方法,如久旱逢甘霖。

他本就是读书人,现在即获得了世间最至的学问和道理,又听着师父将学问和修行都汇为一体,就好似喝了甘泉一样的痛快。

果然。

学问道理,就是力量啊!

世间事,都是由最基本的那些法则组成,知道了道理,顺着道理去修行,那就是最至高无上的修行之法。

关于神魂的修行方法讲完了,周乙又拿出了两卷册子:“这是我整理的我心经当中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武道部分,是‘七十二段锦’和‘如意真身。’”

“七十二段锦,每九段为一重,共分八重,从第一重练肉武生,到第八重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