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2/3页)

“八月十五过后再去罢。”江敬武实在是舍不得孩子。

可是,阿瑾的决定他没办法干涉,自家大儿子心又实在不在读书上面。

两人一起去,多少还能有个照应,刀剑无眼,莫受伤了才是。

“这期间,我先去大梁关打探一下,”江敬武操心道,“免得你们过去,什么都不知道,那样会更遭罪。”

阿瑾却说:“八月十五怕是来不及。”

“西营县在东南,大梁关在西北,两地相隔千里,此去需数月。若秋后出发,最早也要初冬才能到,”阿瑾摇摇头,“届时,黄花菜都凉了。”

江敬武倒把这个给忘了,看来阿瑾真的打盘算了很久,思路才会如此清晰。

可这样的话,岂不是近日就要动身?

“那就,月底出发?”阿木刚刚决定要参军,一时只感到十分激动,没有考虑到其他的,所以说的这么干脆。

等他冷静下来,怕是舍不得那么早走了。

而且,眼下距离月底不过十来天,未免太过仓促。

——虽说军营里吃穿用度都不缺,但毕竟一去就要好几年不着家,要带的东西可多了。

加上阿瑾时刻被人盯着,路上定然要避着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些伪装。

因此,断不可贸贸然前去。

“嗯,月底最好,再晚恐怕路上匆忙。”阿瑾见江敬武脸色不好,忙又引开话题,说道,“江二叔,此去边关,刚好可以带些南方特产过去售卖。”

“从边关返程之时,再带当地的特产到南方来,两相贸易,多少赚些路费。”阿瑾提议道。

江敬武哪里会愁银子?不过是舍不得他们两个小崽子而已。

“就你鬼点子多。”江敬武依依不舍地望着他们,“容我准备准备。”想想,又说,“宁大夫知道吗?”

阿瑾表情失落起来:“还没说。”

“你啊。”江敬武自然知道他的心思和为人,嗔他一句,“莫不是打算临行前才告诉他吗?”

“自然不是。”阿瑾急了,垂下眼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他刚醒来的时候,宁大夫便说他:“你的命是我救的,没还给我之前,你哪里也不许去。”

可是,他不仅差点害了宁大夫,而且偷偷盘算着离开这里。

他是个坏孩子,对不起宁大夫的关心和照顾。

“唉,晚上我去看看他。”江敬武说道,“顺势问一问,他愿不愿意随咱们去东都。”

他这样说,便是想要替阿瑾说情。

不过,宁大夫顽固的很,恐怕不愿意离开茅草屋,这让江敬武和阿瑾都觉得十分为难,毕竟,江家已打算搬离,阿瑾也即将远行。

宁大夫年纪越来越大,身边又没个人,实在让人不放心。

正想着法子,阿瑾同他说:“你只要状似不经意地告诉他:言记药铺在东都开了分铺,其余的,他自己会有考虑。”

“言记药铺?”江敬武没什么印象,“东都真有分铺?我虽然想让他跟我们一起走,但总不能骗他。”

阿瑾点点头:“自然是真的。言记药铺的当家,据说是可以起死回生的国医圣手,在北方,言记药铺的分铺可谓遍地开花。”

“那和宁大夫有何联系?”江敬武问,“光说个名字就能让宁大夫出山,旧相识?”

阿瑾笑了笑,三缄其口:“这我就不知道了。”

“不是不知道,是不想说罢?”江敬武隔空点他两下,“你这熊孩子,连你二叔都敢戏耍。”

“你真想知道?”阿瑾故意拿他说过的话怼他,“那你不会直接问吗?”

江敬武:“……”

-

自从知道阿瑾要离开的消息,孩子们接下来的几天都闷闷不乐的。

虽然他们只在一起相处了两年,但是兄妹几个却早已把他当成了家人。

尤其是阿柔,一开始她怎么看阿瑾都觉得不顺眼,但是相处下来,不难发现阿瑾话不多,却是一个十分善良、温柔的男孩儿。

况且妹妹这么喜欢他,知道他就要走了,恐怕会很难受罢?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蜚蜚对这件事情的接受程度,比他们强多了。

不仅没有表现出什么意外,反而积极的帮他们收拾东西、小大人似的交代他们:去了边关要常写信,有空就回来看看,千万要保护好自己,尽量不要受伤。

看那熟练的程度,似乎是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且练习了很多次一样。

也难怪,阿瑾决定的时候,第一个告诉的人就是蜚蜚。

——当众人还在觉得意外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期待哥哥们衣锦还乡的场面了。

既然决定了要离开,就要干脆些,越拖拉越走不了。

于是,在宁大夫答应要跟江敬武家一起去东都之后的第十天,两个孩子背上行囊,踏上了军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