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超频社区

第二故事从2035年一个飘雪的冬日夜晚开始。

这一天,毕松加班到了晚上十点才离开公司,还好他一路小跑,顶着天空中飞扬的雪花赶上了最后一班地铁。

屏蔽门在毕松双腿跨进车厢的一瞬关闭,他气喘吁吁地瘫靠在座位上,待呼吸顺畅后,方抬起疲倦的目光环顾四周,车厢中并没有多少乘客,仅有的几位年轻乘客全都埋头于手中的手机或是VR(1),离他最近的位置坐着一位大学生模样的短头发女生,戴着虚拟现实眼镜,嘴角挂着微笑,旁若无人地沉浸在与韩剧男主角的互动当中。她的天蓝色羽绒服与发梢上沾着点点雪花,在车厢明亮的光线中如绒毛般微微发亮,又一点点地在温暖的空气中消融。

在偷瞄了短发女生几眼后,他收回了目光。他想起自己背包里还装着一本前两天买的科幻杂志《临界地带》。于是他取出杂志,漫不经心地翻阅了起来,从儿时起他就是个科幻迷,工作后尽管难得有时间阅读科幻小说,但他还是坚持每月购买这本科幻杂志。

这期的主打文是《无尽的远方》,作者“海尘”,他不由得眼前一亮,这是一位他近来非常喜爱的作者,说起来,这位“海尘”出道才短短两年多,然而他的作品读起来却毫无新人文笔与技巧上的青涩,与之相反,他总是能将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通过极为老练的文字娓娓道来,更为可贵的是,这位新人可谓相当地勤奋,两年来一口气奉献了十多个中短篇,甚至推出了三部质量不俗的长篇小说。与此同时,这一位冉冉升起的科幻新星又低调得近乎神秘,他的照片从未公之于众,他也从不接受采访或出席笔会,网上科幻论坛甚至有读者猜测“海尘”只是某位知名作家的马甲。

毕松充满期待地阅读起来,果然这篇小说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水准,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变形族”的成长史,所谓的“变形族”是一群寻求时髦的年轻人,他们热衷于改造自己的身体,用DIY的精神为笨重的肉体安装上高频处理芯片、更为强健的心脏、看得更远的眼珠、更为坚硬的骨骼,甚至是能够让身体飞翔起来的翅膀,与此同时,他们在精神上追求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状态,候鸟般在世界各地迁徙、流浪,只身前往人烟罕至的地方冒险,挑战过去人类很难踏足的极端自然环境。小说情节随着主人公漫游世界所经历的一系列奇遇展开,在岁月的磨砺下,主人公从一位在北京胡同长大、性情顽劣反叛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位成熟而睿智的中年人,从最初单纯追求感官快感升华到了锐意探索身体与自然的边界,当高科技浪潮引发的“奇点时代”逼近,人类社会掀起一股移民火星的风潮,主人公凭借改造后能够适应火星上无氧的恶劣环境的身体,经过选拔,成为第一批火星的移民。

在小说的最后,已年届不惑的主人公即将登上飞往火星的宇航飞船,在宇航站外他与女儿依依惜别,动情地回忆起了少年时代的一段往事:

有一年,还是小学生的他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国庆大游行,从早上四点天还没亮就排队集合,穿着好看的校服,系着崭新的红领巾,一路摇着鲜花,步行穿过天安门,游行一直到中午才结束。一回到家,他感到困极了,竟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也不知道自己昏昏沉睡了多久,当他醒来推开窗,窗外已是深沉的夜,就在他睡眼恍惚间,北京的夜空忽然梦幻般绽放出一束束绚丽缤纷的烟火——国庆的烟花表演开始了。这一刻,一种强烈的奇幻感升腾在他年幼的心中,生命就如同是一盒精心包装了很多层的礼物,当你不断向下打开盒子,总是能遇到很多不期而遇的惊喜,从那一天起,这样的一个奇妙感受一直支撑着他长大后在世界各处漫游,而现在他还将前往地球之外更加广阔的世界,继续追求新的惊奇。

这是海尘惯用的一种结尾方式,借主人公一段感人至深的回忆升华了主题。

然而这样一个故事结尾却让毕松怔住了,他目光直僵僵地停留在杂志上,脑海中浮现起一件蹊跷的遥远往事。那是六年前的暑假,还在读大学的他用平时做兼职挣得的钱买了火车票前往C城,参加了一次由《临界地带》组织的读者见面会。

见面会安排在距离城市四十多公里的一个度假村中,在这里,他得偿所愿地见到了众多科幻作家的“庐山真面目”。在度过了充实而愉快的两天时光后,第二天傍晚,毕松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度假村,踏上了归程。

让他感到万分幸运的是,在开往火车站的大巴上他遇见了一位作者方若恩,于是他主动坐到了方若恩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