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块石传奇(第3/13页)

忽然间,舒汉正发散出几千年的思绪被一个甜美的声音打断了:“我们可以看到,神秘的黄金面具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在造型上几乎一致,差异只在于眼睛的部分——”舒汉正回过神来,原来是一位漂亮的女解说员带领着一队大学生模样的参观者来到了自己身旁。

这位年轻的女解说员身着黑色套装,显得精神干练且落落大方,她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黄金面具背后的神奇,“大家可以看看黄金面具后面的图片展示。相比黄金面具,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的眼睛部分并不是镂空,而是一对柱状向前凸出的眼珠。”

大学生们将目光齐刷刷投向了黄金面具背后的展板,上面呈现有来自三星堆的青铜纵目面具,外形果然与黄金面具如出一辙,只是青铜纵目面具多了一对惊世骇俗的突出双眼,这一诡异之处引得大学生们一阵啧啧称奇。

“哇,眼中有犄角,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小秘密,小秘密——”一位调皮的男生竟自编自唱起歌曲。

女解说员也被逗乐了,在掩嘴轻笑后,又继续认真地说道:“大家一定觉得这纵目面具太过奇幻怪诞,但考古学者考证发现,纵目面具实际上是古蜀人将自己的始祖王蚕丛神灵化而得来的——”

“蚕虫?”一个声音小声咕哝道,又引起了一阵哄笑。

“是蚕丛,当然,他和蚕虫也有一些关系。”女解说员耐心地解说道,“蚕丛是古蜀国第一代开国君王,是他率领古蜀先民从不宜五谷的岷山深处迁移到广袤的成都平原,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将山上野蚕变为家蚕的人。《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目纵’也就是我们看到纵目面具上突出的柱状眼球。还有学者考证出代表我们四川的‘蜀’字就来源于蚕丛,‘蜀’字上部‘目’是蚕丛独特的纵目,而下部‘虫’则表达着蚕丛养蚕的事迹。”

女解说员顿了顿,望着沉浸在解说中的学生们,他们似乎还在期待听到更多“蚕丛”的“神迹”,于是她继续说道:“四川地区自古流传着许多蚕丛的神话,相传他‘衣青衣,劝农桑,民皆神之’,后世尊称他为‘青衣神’,以至于今天的四川境内还有以他命名的青神县以及青衣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传说他拥有不可思议的三百岁的寿命。”

“他一定是外星人——”又是之前那位活跃的男生起哄道。

“当然,这也是一种说法。”女解说员并没有生气,“确实有学者将蚕丛以及古蜀文明与天外来客联系在一起,也有一些科幻作家由此创作出精彩的科幻小说。”

这时候,舒汉正有些沉默不住了,女解说员的解说触碰到了他的一根敏感神经——他一直对古蜀文明来自外星的说法颇有一些抵触情绪,他斟酌着开口道:“尽管古蜀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创造出的与中原文明迥异的灿烂文明,但并不见得是由外星人带来的。”

“舒教授——”女解说员认出了舒汉正,她激动地向大学生们介绍起了他,“这是我们成都考古学界的大学者,舒汉正先生。他曾参与了金沙文物的挖掘工作。”

舒汉正和蔼地对大家笑了笑,“从金沙与三星堆看起来,古蜀先民制造的某些金器与青铜器的工艺确实要比同期夏商文明先进一些,但这种先进并不是什么神乎其技、高不可及的高科技,只是一些焊接与锻造上的讲究。我相信古蜀先民凭借自身的智慧是完全可以独立地摸索出的。同时,古蜀文明也没有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神秘地突然湮没,它只是以支流的形式汇入了华夏文明当中,成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女解说员赞同地点了点头,“舒教授,再给同学们讲讲纵目面具的来历吧。”

舒汉正望着同学们认真聆听的诚恳样子,又继续说道:“我们看到黄金与青铜纵目面具反映出的奇特蚕丛形象,应当是古蜀先民赋予他们所崇敬的领袖蚕丛‘千里眼’与‘顺风耳’的美好赞颂,是一种艺术夸张,并不见得是写实。”

舒汉正一边讲述着,一边也在梳理自己的思绪,蚕丛王是古蜀文明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几天前发现的“五块石”有一种说法正是由蚕丛王所留,这或许是自己应该入手的一个线索……

到了搬迁“五块石”这天,舒汉正早早地来到工地。他见到今天过来围观搬迁的人并不多,吊车与重型卡车都已经开入了工地,他的学生小秦正在向工人们布置工作。

“舒老师,你这么忙,怎么还亲自过来一趟?”小秦招呼道。

“没事就过来看看。”舒汉正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