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九间小屋(第3/34页)

“那我呢?”我问道。

他疲惫地瞥了我一眼。“你可以走回村子里。”他说,“他们已经允许了。”

“好吧。”我嘴上这么说,但对于他没要我帮忙安抚梦游者,还是感到有点生气。不过,话说回来,我也觉得他们有点烦,而且更想到村里一探究竟。

“但是,诺顿……”

“怎样?”

“别激怒他们,好吗?”

“我当然不会。”我向他保证。我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这时他看着我,本来要开口跟我说话,法阿却叫着他的单名:“波!波!”于是,他转身走了。

回到村里时,我看到大家好像刚刚醒来似的,缓步走来走去,一语不发,脚步蹒跚,但时间看来已经不早:小屋的淡淡阴影投射在地上,气温也升了起来。本来我以为自己的现身会引发某些反应,比如惊慌、疑虑、恐惧,或者至少会引起对我的好奇。但等到我接近时,却没人抬头。事实上,他们似乎暗地里决定了要把我当成空气。我觉得这方面他们的表现实在很厉害,毕竟我出现在村里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有个女人手拿着一片肉,与我匆匆擦肩而过,这次她手上的肉是粉红色的,但一样带有蕾丝般的白色油花,接着她把肉放下去,用闷烧的火堆盖起来。另一个女人从小屋中拿出一只装满大颗松球的手编篮子,剥下球果上面的鳞片,就像在拔朝鲜蓟的叶片一样。还有一个女人把那些球果鳞片拿到装水的篮子里浸泡。在村庄另一头,我看见昨天坐我对面那位带头的村民,便举手向他致意。但是他看都没看我,好像我隔着一条忙碌的街道向他挥手,他却假装不认识我一样。他那装模作样的神情让我微笑了起来。

火堆四周的第一圈小屋总计十三间,第二圈则有九间,每一间大概都是两米高,结构是简单的圆锥形。矗立在小屋正中央的是一根高高的柱子,像是棕榈木,七条棕榈叶编成的粗绳以它为中心往外辐散,就像一根“五朔节”的花柱,绳索像缆线一样被拉得紧紧的,用木桩钉在地上。在这松散的小屋上铺着层层相叠的棕榈叶,像是一件大斗篷。斗篷前端交错重叠,只要把一边的叶片绑起来,就形成了出入口。第一圈小屋是睡觉用的,用较多根绳索固定在斗篷外面的是一张张棕榈席子,每张大概一米五长、一米宽。不过,小屋里面空荡荡的,弥漫着干草与泥土的味道。室内空间很大,据我估计,可以容纳两个大人和两三个小孩轻松地睡在里面。

第二圈小屋(应该说只有半圈,将一半睡觉的小屋包围起来,形成松散的半月状)也是一样的构造跟形状,但是跟第一圈小屋的功能不同,是用来储物的。第一间小屋放的都是肉。有个女人离开小屋后,我走进去,看到整片地板都是空的,小屋底部大概有三米深,上面铺着一包用黑亮叶子包裹的东西。村民用泥土做成简陋的阶梯,通往小屋的底部,我爬下去拿起一包东西,觉得凉凉的、沉沉的,但是软软的。就在我要往上爬的时候,脚滑了一下,跌在地板的叶子上。我感觉叶子地板好像在动,缓缓摇晃,于是把手伸到叶子下方一摸,才发现他们挖了一条地底水流,所以可以用低温来保存动物的肉。

接下来三间小屋储存的都是干货,室内空间有很多绳索交错纵横,像绳状的圣诞灯,东西就吊在上面。我看到一只只倒吊的雾阿卡,可怜的无毛尾巴挂在绳索上,眼球凹陷,眼神茫然。另一条绳索上则挂满沉重的玛纳玛果果干,本来像婴儿皮肤一样滑顺的外皮现在皱巴巴的。还有一条上挂着芒果,气味香甜依旧。里面还有其他东西,但我无法辨认出是什么:有的像干瘪的蜥蜴,死后仍露出了可怕的微笑和一嘴焦糖色的尖牙;一个个粗大雪茄状的树叶材质袋子布满灰尘,闪耀银光,袋子看来是空的,却很沉重,直把绳子往下拽,几乎要碰到地板;半透明的琥珀色三角形物品上散布细芽状的黑色绒毛。墙边排着一个个篮子,我发现里面装了许多松球(令我意外的是,每一颗都很重,像蘑菇一样布满茸毛)、长宽不一的豆荚,还有形状各异的菌类植物,颜色是深浅不一的芥末色,其中一棵好像沾满了指甲屑,但后来我才发现那些都是胡诺诺虫。

第五间是唯一有人的一间。那三名妇女抬头看了我一下,很快又低头继续工作了,一语不发。其中两人正在用刚摘下的鲜绿棕榈叶编辫子,另一人则在把长长的树叶撕成条状。三条树叶才能编成一条辫子,每条大概都是十厘米宽。辫子中间是由树叶的叶梗构成,另外两条则取材自较柔软的叶面部分。叶子都很长,约有两米五。一条辫子编好后,她们会再接到另一条辫子上,用的是一条较短的绳子,取材自一种像松萝凤兰的面条状卷曲植物。她们身边摆满了这类干燥程度、长度、粗细不一的绳索,有的被卷起来,整齐地摆在地板上,有的则被挂在小屋室内。邻接的另外两间小屋,存放着更多搭建小屋用的绳索与斗篷,还有其他用棕榈叶制造的物品,像是带有长长牵绳的项圈(我想是给野猪用的),编得比一般绳索还要粗三倍,还有堆得跟肩膀那么高的棕榈叶席子,以及锯断的棕榈木,这些木头的一端已经削尖,这样一来可以插在地里,作为小屋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