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班克斯的文明世界(第6/7页)

与现时世界的对比方面,“文明”世界常常被看做是对二十至二十一世纪西方文明的影射,尤其是面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态度方面。文明世界的外交政策立场,接近于现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新保守主义:通过对外干涉倡导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争议

特情局的很多做法,即便是拿现实世界中西方社会的行为标准来衡量,也都显得过于卑鄙。包括驱使佣兵承担肮脏的任务,自己却置身事外假作清高。甚至以发动战争为威胁达到政治目的。有些评论者说,这些明目张胆的邪恶做法,对现实国际政治中的卑劣行径也会起到暗示、强化的作用,毕竟,两者之间有些暗含的相通性。

“文明”世界的故事,大多涉及文明社会所面临的两难问题。这个虚拟社会体系本身,就是个理想的自由放任社会,可以说达到了人们能够合理想象的、最为自由的程度。它摆脱了现实物质条件的约束,也超越了我们现时代的很多偏见和谬误,但他们依然面临着一些无法获得圆满解决的问题和争议,在抽象层面上,这些仍然是值得全人类思考的主题,即便是在我们像小说里的世界一样,解决了现时代这些困扰之后的年代。

甚至是“文明”世界本身,在面临安全和生存的考验的时候,有时也不得不走向自己的反面,容忍甚至纵容与自身价值体系完全相左的行为。特情局有时候别无选择,只能使用那些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而这些人和机器,有时候代表的并非是“文明”世界所力图倡导的东西。星际事务部和特情局有时候会隐瞒重要信息,有时候实际上反对民主,有时候与“文明”世界的公开做法唱反调,甚至试图通过操控大众意见来左右政局。他们的做法,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自相矛盾和脱离现实倾向,即便是在较高的发展阶段,行为方式也像是一群“理想主义的青春期少年”。

作者对文明世界一些设置的解释

为什么选择无政府主义?

在作者看来,人类现有的权力体制无法适应太空时代,超过一定的技术水平之后,一定程度的无政府主义倾向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要在太空时代生存,飞船或者居住地必须能够自给自足。如果他们与掌权者之间存在冲突,想要摆脱控制比较轻易,而掌权者如果采用强力压制的做法,却往往是代价高昂,得不偿失。太空时代的文明体系,必然带来权力的分散,和集权体制的消除。

长期太空居民的社会结构和财产关系,必然不同于单一星球环境。外界生存环境的恶劣,会加强同一文化体制内部的认同感,表面看来是无政府主义盛行,内部看来却是人民彼此互利的社会主义环境,长此以往,一切社会和经济结构都会合乎这些趋势的要求。

为什么由主脑,而不是人类掌握世俗权力?

人类自私和互相仇恨的冲动,在迄今为止的社会结构中都没能得到足够的控制,也许问题的解决之道,恰恰在于世俗权利的转移,用复杂的机械化系统,置于全部的道德、哲学、政治理念之上。处于控制地位的机器立场坚定,却可以保持天真,超越私利。

为什么对人工智能如此乐观?

人们对人工智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担心和指责,但问题往往归结到很简单的几个方面。认为生物具有某些无法模拟的特性,认为机器不可能有“灵魂”,认为非生物体不可能具有自我意识,可是所有这些,其实都在假设某种超自然的“神”的存在,才能找到最终的论证依据。作者本身是无神论者,所以把智能机器看做完全与人类平等的存在。

作者认为,智能机器当然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敌人,不过相反情形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出现了所谓的“冯·诺依曼计算机噩梦”,也只能说是设计过程中的一点反常,是一种可以纠正的方向性偏差,人类的未来,完全可以是人机共存共荣的局面。

也许只有人类才会对冯氏计算机心怀恐惧,因为我们不真正了解它们。简单地讲,“文明”世界不存在剥削,没有对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剥削,也没有针对机器的剥削。

“文明”世界的智能机器也具备自我意识,他们可以有各自不同的特性,但是有些特色也是共同的,“文明”世界的所有机器都乐于生存,喜欢不同的生活体验,愿意学习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奥秘,愿意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喜欢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有好的结果,甚至乐在其中。

银河系,可以看做是一个极度复杂,充满无穷奥秘的空间,是智能机器的智力游乐园,它们具备所有知识,唯一不懂的就是恐惧,他们乐于了解地图上没有标示的那些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