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地球之行 第一章 齐诺比娅女神庙(第9/23页)

菲利普听同事们讲过,这个案子有多难,一个月过去了,一点头绪都没有,唯一的黑匣子也在运回美国的途中被盗。

在叙利亚仓促听过黑匣子声音的联邦探员们说,绝大部分的内容是信号干扰过的吱吱声,只有一小段机长、哈赛姆、女助理、男助理说笑的声音,最后的部分出现一个男人的声音,只有三个字“太迟了!”关于此案的线索非常少,疑点却很多,加上远赴叙利亚、伊朗收集线索,多有不便,负责此案的联邦调查局的警员们非常疲惫。

白宫给了联邦调查局很大压力,封锁了一切消息。政府担心媒体的诸多不利报道,将叙利亚战争、美伊关系的报道升级,影响中东局势。

几乎所有的美国主流媒体一致播报,非常低调:“我们尊敬的科学家哈赛姆先生,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对于飞机在叙利亚境内失事并未提及,更不用说公布此事件是“谋杀”。有几家主流媒体还特意为哈赛姆制作了纪录片,循环播放,纪念他对美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的卓越贡献。

但是,千军万马也阻挡不了媒体人寻求真相的好奇心,关于“哈赛姆叙利亚境内飞机失事”的消息不胫而走。社交媒体上,人们对“哈赛姆死亡事件”议论纷纷,“亵渎女神的代价”、“叙利亚和伊朗蓄谋已久的计划”、“俄罗斯人参与了这件事”、“挑衅美国人”、“被西化的伊朗裔美国人成为圣战的对象”,这些言论致使美国政府和联邦调查局的官网一度瘫痪。

唯恐天下不乱的政治家们也出来发表高论,居心叵测。

在遥远的某个东欧国家的旅馆里,一个挺拔的背影从沙发上起身关掉了电视机,金黄色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闪闪的光亮。

可笑的人类。他们把“凶手”想象成战争的导火索、刽子手。他有些焦虑,低估了事态的发展。他抚摸着形影不离的背包,对背包说,“我做错了什么吗?”

或许,他不应该鲁莽地将飞机炸毁的。

“那个老头不是好人,我必须杀了他。”他宽慰自己说,“如果老头哈赛姆发现了我的秘密,人类可能将面临巨大的灾难。我绝对不能让这种可能性发生。”

“我是对的,请告诉我,我做的是对的。”他抱起背包,头靠在背包上,背影温柔,语调忧伤,仿佛背包能听见他的声音。

“也许我该主动做点什么,谁偷了那个破烂不堪的黑匣子?难不成美国人能复原黑匣子里的数据吗?又是谁负责这个案子?”过了一会儿,他打开了智能盔甲上的搜索系统,在空中画了一个圈,电子屏幕显示出来,他要攻入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内部网络,随时了解更多关于这起案件的进展,以便在关键时刻设计线索,故意误导案件的发展方向。

美国联邦调查局内部定案为“一级谋杀”!

科学家哈赛姆的逝世是美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他手上承接的政府研发项目也将停滞不前。白宫甚为愤怒。如果他的死和政治扯上关系,那是对美国的公然挑衅。

至于叙利亚的IS极端组织只是在借此事虚张声势罢了,美国官方完全不予理会。

但是,究竟是谁杀了哈赛姆?死去的哈赛姆一定不希望,他的死被别有用心的政治家们利用,影响中东局势。

“所以,这……这起案件处理不好,将引发战争危机?后果不可想象?”菲利普警官打了个寒战,吞吞吐吐地问上司史密斯。哈赛姆不是核弹专家,只是生物学家,飞机失事也是常有的事情,“哈赛姆死亡事件”能引起白宫的高度关注,只怪出事的地点——叙利亚是一个敏感的区域。

“老兄,交给你了。怀疑是你的强项。需要人手,随时找我。这次可是总统亲自点了你的名。”史密斯似笑非笑地说。

“我有个疑惑,哈赛姆并不是考古学家,怎么会出现在叙利亚的帕尔米拉古城?”菲利普问。

“白宫也问过这个问题,他们对哈赛姆去往伊朗和叙利亚非常敏感。但是,事实上,哈赛姆此行并没有政治目的。他是伊朗人,出事之前,他只是回他的老家伊朗的色拉子参加了好友拉苏尔女儿的婚礼。拉苏尔是当地的考古学家,据拉苏尔的家人讲,是拉苏尔邀请哈赛姆一起前往叙利亚探险考古。”史密斯问答。

“原来如此。”

“我本不应该跟你讲这些,白宫虽然担心哈赛姆和伊朗人、叙利亚人有私下活动,但是他们还是更倾向于相信哈赛姆被伊朗人、叙利亚人或者俄罗斯人谋杀。坦率地说,菲利普,你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伙计,大老板给白宫举荐了好几个优秀的警官,但是总统却点名让你负责,他没忘记你刚被授予荣誉勋章。我也很遗憾,你恐怕凶多吉少。自求多福吧。”史密斯说。他没有告诉菲利普另一个事实,在给白宫的警官推荐名单里,他悄悄写上了菲利普的名字。其实,是他间接性地举荐了菲利普,把“哈赛姆死亡事件”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菲利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