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目光短浅

区区一个长拳派,对此刻援助清廷的门派数量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

武林之中门派各异,旁系众多,这几年他们虽然也一直看不惯太平天国,却也不想和其正面为敌。天京之变前,太平军如日中天时,这些人不敢惹太平军。如今太平军覆亡在即,于是墙倒众人推,光是上千人的门派就来了数十个,那些小流小派更是不计其数。看这气势不灭掉太平军他们似乎不会善罢甘休,其目的,一为赚取助朝廷镇反贼的功名,二来则是用实际行动表表忠心,以防朝廷秋后算账。

此刻天京城下营帐众多,清军大营当中,全国各地的门派济聚一堂,全都聚集在此。

此次聚集的力量,比之三年多前,曾国藩在安庆对付石达开时,只有大猫小猫十多只的情况,强大了不知多少倍。

当年的石达开虽然位高权重,但也仅是太平天国的一个王爷,助战杀之攻劳并不大。而如今却是攻打天京——太平天国的大本营。

所谓国以都为重,无都便不称国。一旦攻破这座城池,太平天国就可以宣布灭亡,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可比较,功劳也相差甚远。

武林毕竟是武林,华山武当嵩山各派再怎么强大也只是个江湖组织,终究不受朝廷认可,近年来中原动荡,民不潦生。江湖各派的生存都更加艰难,如今这么个痛打落水狗捡便宜,向朝廷立功表忠心的机会摆在眼前,只要破城便是大功。所以,诸多门派才如此卖力。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清廷这边的实力也比当年强大的多,如今有两大初阶天位高手坐阵,天京城破是迟早的事,诸多门派也放心派出他们的高手来。

大营当中,诸多门派的高层正热热闹闹的彼此结交。

“哈哈哈,在下形意门孙不忘,见过诸位同道!”一位白发老者红光满面的大笑道,声音传播出去,如雷贯耳,几里外的营帐都能听到,展示出其深厚的内功。

“哦?难道是十年前,空拳打死七十二名太行山巨匪的孙大侠,久仰久仰!”

一个目中炯炯有神的中年男子惊讶的道。

周围诸人一听,皆是震惊的看向白发老者,当年太行山巨匪纵横关东,无恶不作,连清廷巡抚都敢绑架,后来清廷总督抱着试探的心态请出当时名震四海的孙不忘。

这形意门凭借先贤威名位列门派翘首,到了孙不忘这一世,门内斗争导致弟子衰微,数十年间都是空有传闻却不见功绩,尽管武林人士对形意门保持着表面上的尊敬,但孙不忘想要的是重振雄风,广收门徒壮大他形意一派,让那些江湖人士对形意门心服口服。

应承下朝廷的要求后,孙不忘卸下兵器,不带门徒,赤手空拳独自踏上太行山,仅以形意拳就以一当百,将太行山匪屠戮精光,在武林当中轰动一时,妇孺皆知。

不过,孙不忘在那一战也受了重伤,回到形意门后,再也没有传出过他的消息,没想到过去了十年,他不仅养好了伤,还赶来助拳。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孙不忘脸上的红光更加通亮,眼中满是得意之色,显然很是受用众人的尊敬,他眼中一转,又对着那中年男子道:“敢问兄台是?”

“在下昆仑派何逍遥。”中年男子以洪亮之音说着自己的出身,下颚微抬,眼中露出一抹骄傲之色。

“原来是昆仑三圣的后人,听闻何兄继承了当年三圣的本事,不仅琴、棋、剑三艺高绝,内功之深厚,也是天下间绝无仅有。”孙不忘眼中精光一闪,长年混迹武林的他觉察到话锋转变,收起眼中的得意,恭维的话立时便脱口而出。

“又是一个大有来头的人。”

“今日营中真可谓是卧虎藏龙啊!”

旁人一听,又把敬畏的目光看向那何逍遥。

孙不忘和何逍遥两人互相恭维,吹捧,不断引得周围那些小门小派的人敬佩连连。

而其他地方,这样的事也不在少数,这些武林中人个个都把他们的往事拿出来互相抬轿子一番。

历史终究是历史,已经过去的事迹应当埋于尘土。强者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自身,只有弱者才会不顾现实反复翻炒曾经的辉煌。

现下最好的例子便是工业革命后强大起来的英法各国。反观清朝统治者,一向自诩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却在洋人打进来后节节败退,如今连内部叛乱的太平军都摆平不了。

孙不忘还是那个孙不忘,何逍遥也是那个何逍遥,但面前这个世界,却已不是从前的那个世界。这些受制自身见识所限,眼光短浅的所谓武林高手根本不知道。在他们眼中的西方蛮夷之地,在进行了这个高武高魔位面的“工业革命”之后,已处在了大规模量产的天位高手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