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令人迷惑的帕米兰·罗塞特(第2/4页)

平时,我们用肉眼便可以看到双子星座,至多可以看到6颗星星,可是如果使用27厘米的天文望远镜对其进行观测,则可以看到6000多颗星星。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帕米兰·罗塞特教授此刻只有一架普通天文望远镜。

一天,他正在观测神秘莫测的星空,忽然一个明亮的光点出现在双子星座中,可是天象图上从来没有标明有这样一个光点。毫无疑问,这是一颗最新出现的星。于是,教授一连几个晚上对这颗新出现的星进行观测,他发现这颗新星与其他星星相比运动速度非常快。或许,这是一颗仍没有被人发现的小行星!好运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让他有了出人意料的发现!

他继续进行观测,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认为,这个天体的运行速度如此之快,很有可能是一颗彗星。不久,他的想法便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因为那团云雾状的光辉此刻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很快,当这个天体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只有12000万公里时,彗核也开始出现。

我们可以想象,教授这时早已经把测量三角地带的工作抛到了脑后。当然,那位认真负责的助手每天依然在西班牙海岸点亮航标灯,但罗塞特教授的心思却已经不在那方面了。现在,他的全部心里只有这颗彗星,如果这颗彗星真的是新出现的一颗星,他还要为它正式命名。对于他来说,这颗星将成为世界的主体,至于其他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

在人们观测彗星的时候,常常首先假设它有一条双曲线轨道。这是一种最好的观测方法。根据一般规律,彗星总是出现在其近日点附近,并以太阳作为它的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当太阳成为椭圆形轨道和双曲线轨道的共同焦点时,其轨道弧在太阳附近的差别很不容易辨认。双曲线轨道其实就是一条椭圆形轨道,只是其中心轴无穷远而已。

因此,帕米兰·罗塞特教授假设这颗彗星的轨道是双曲线,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想法。

如果要确定一个圆,首先必须确定圆周上的三点。那么,确定一条彗星的轨迹也是同样的道理,必须首先观测到三个不同的位置,只有这样才可以确定彗星在太空中的运行轨道,并依据这些来拟定所谓的“星历表”。

罗塞特教授并不满足于仅对三个位置进行观测。由于天空格外明朗,因此在彗星的上升和下降阶段,他对这颗新星做了详细的记录,分别记录了这颗彗星的十个、二十个、三十个不同运动位置,不仅包括赤经(2),也包括赤纬(3),从而对这个飞速运动的彗星,做出了下面五点精确的总结:

一、关于彗星轨道平面和黄道平面,即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按一般规律这种夹角很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彗星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可能。可是,目前情况却有很大不同,因为这两个平面现在是彼此重叠在一起的。

二、确定了彗星的升交点,也就是彗星的黄经以及彗星与地球轨道的交汇点。掌握了这两点,同时也就确定了彗星轨道平面在太空中的准确位置。

三、通过测算彗星近日点的赤经,因此寻找到彗星轨道中心轴所指的方向,因而也就基本掌握了彗星的双曲线轨道。

四、掌握了彗星的近日点,也就是彗星经过太阳附近时与太阳的最短距离,从而准确地掌握了彗星的全部双曲线轨道,因为彗星目前正是以太阳作为他运行轨道的焦点。

五、掌握了彗星的运行方向为逆行。相对于其他行星来说,这颗彗星目前正在远离它们,也就是说它的运行方向是自东向西的。

帕米兰·罗塞特经过确定之后,便开始着手计算彗星何日经过其近日点。由于这颗彗星目前尚未被人发现,他本想以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但是几经犹豫后,他最后决定将它称之为“加利亚彗星”。随后,他兴致勃勃地开始起草一份学术报告。

当时,罗塞特教授是否已经判断出加利亚彗星可能要与地球相撞呢?

无疑,正是如此。对这一点,罗塞特教授是确信无疑的。

当罗塞特教授得出这一结论后,他简直可以说是欣喜若狂。啊!彗星将于12月31日深夜到1月1日凌晨与地球发生碰撞,那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因为这颗彗星将与地球迎面相撞!

如果换了其他人,当事者一定会感到恐惧至极,然后迅速离开弗芒特拉岛。可是,帕米兰·罗塞特却不然,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安然不动,而且他也没有向外界透露他的新发现。报纸上报道说,欧洲和非洲上空乌云密布,天文学家因此无法对太空进行观测。他由此得出结论,世界上只有巴利阿里地区的天空才是晴朗的,所以只有他处在最佳位置,从而发现了这颗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