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无影刀(第2/9页)

“太好了!”我惊叹道,“我要的就是地方志,有稗官野史更好!”

陈教授点头道:“有,什么都有!其中福建省、府、州、县、镇志基本完备,清代以前的闽人别集600余种,闽人家谱百余种。陈宝琛是皇帝的老师,他的藏书可不少。此外,还有500多幅历代名人字画及近万张碑刻拓片,不乏稀世珍宝。17世纪以来,外国人记述中国、研究福建较为稀见的1000余种早期外文原版书……1000多种30000多册的《中华再造善本》,民国时期我校主要前身福建私立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的早期毕业生论文近1300份,以及‘五四’前后出版的一批代表性报刊,弥足珍贵……”

陈教授还真能侃呢。既然我在师大找资料,这里也免费给他们宣传一下吧。不过师大的漂亮MM还真多,只是据说福大无美女,师大无处……

哇哈!莫大头!师大MM扔高跟鞋了!快溜——

进古籍室前,我特地换了件干净衣服,避免带现代细菌进去。

书室里古朴典雅,环境清幽,书架上卷册森然,保持着最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藏书的温度应在20摄氏度至35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宜在40%至65%之间。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陈教授的帮忙下,我比较顺利地找到了几本有洪梦记载的古书。

一本是地方志,载有:“洪梦,顺治年间人,父母早亡,出身渔民,后拜旗山龙谷寺长老为师……擅飞刀取人首级,后起义攻福州,兵败,不知所终……”

这段文字最大的作用,是点出洪梦有一个师傅,是旗山龙谷寺的长老。

说到旗山,我又想起了山里的土著闽族。

这时,我的脑海里灵光一现——对了!看来那无影无踪的飞刀很可能只是少林寺的独门暗器,类似印第安土著使用的回旋镖一样,可以借用空气浮力学原理而来回使用。再用少林寺上乘的武功施用,的确可以达到来去自如,神出鬼没的效果。

我不禁为我的大胆假设沾沾自喜。

关于龙谷寺在县志上有详细的记载:

“龙谷寺建于唐元和甲午年(814年),在旗山留仙峰,俗称旗山总寺,亦呼上寺,卜筑在丘山环列的一块开阔地上。

“清初,寺内广慧长老武功高强,有飞檐走壁、踏瓦无声之绝技。

“永福县官烈洪家村青年洪梦在旗山烧炭,拜广慧长老为师,习学武术。其姐貌若天仙,被千总、把总污辱后以身殉节。洪因此举旗造反,寺中和尚早有反清复明之念,因而支持之。他们拥众两万余人,杀死千总、把总,打败清兵,攻下福州府。

“清军江南总兵得悉后,从江南调来大量兵力反扑,以数倍兵力,水陆兼程杀向洪梦的据点南屿镇,在五都边尾与洪军血战!

“清军以对抗朝廷之罪名,围剿洪军,清军放射火箭、火炮,火烧山庄。大火弥漫,繁华兴旺的城镇变成废墟,尸骨横陈,血流成河,金银珠宝熔为液体,在焦黑的热土上流淌闪烁。

“敌众我寡的洪军最后全军覆没,尸体从边尾横陈到白鹤。后当地父老收殓了造反者的尸体聚葬锦溪溪畔,堆了十个小山似的土墩,人们叫它‘洪墓墩’,至今尚有其地。

“清军后又知悉洪梦幕后支持者乃龙谷寺武僧,纵兵上旗山放火烧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龙谷寺化为灰烬。”

我合上了县志,眼前却是莲花般红艳绽放的火焰和无数呼天抢地的明朝遗民。大片大片浓烟层层压在我的脑海里,无数的谜团等待着重现天日。

“奇怪了。”陈教授搜索着书架说,“原来有本《闽都别传》,有一点洪梦的传说,怎么突然没有了?登记处也没记载被借走,真是奇哉怪也!”

“难道有人抢先一步?”我感觉事有蹊跷,但陈教授年纪大了,健忘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谢过陈教授,带走了一些复印的史料,与他先行告辞了。

飞机的航班时间还早。我坐在大厅的椅子上,看着那些陈年的史料,不由沉浸在那血雨腥风的朝代中。

突然,有一只手蒙住了我的眼睛。

“猜猜我是谁?”一个调皮可爱的声音说。

“哈哈!肯定是小桔子,身上香香的呢!”我捧住她的手,张开眼睛,看到了一个梳着可爱西瓜头,眼睛水汪汪,很卡通的一个小妹妹。

“莫哥哥,我是特地逃课来为你送行的哦。”

“我应该说声谢谢吗?”我真想给她屁股一巴掌。

“你在看什么,关于无影刀有什么收获吗?”小桔子别有用心地问。

我把手上的资料抖了抖:“陈教授给我找了蛮多资料的,不过似乎少了本什么《闽都别记》。”

“切!”小桔子鄙夷地说,“是《闽都别传》!《闽都别记》是里人何求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