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第3/15页)

“噢,顺便说一个消息。楚马发现的发现者之一,那位姓马的天文学家,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昨晚同他通过电话,听他说,已经对空间塌陷的原因做出了解释。解释本身太艰深,一般民众难以理解,但马先生打了一个浅显的比方——上帝,或老天爷,偶然向这片宇宙扔了一颗石子,扑登一声,石子消失了,荡起一圈圈的涟漪,这些涟漪就是此前发现的星体蓝移。但这些扰动是暂时的,很快就会恢复平静。再打个粗俗的比方,这个灾变不过是上帝撒尿时打了一个尿颤,尿完了,抖抖老二就没事了!马先生说,这个假说经过专家讨论后很快就会公布。”

这两个浅显的比喻虽然很粗俗,但很形象,也满合理。不少人目光中射出希望的光芒。他们来前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但——如果那场塌天灾祸只是上帝的一个尿颤?这位县长的话也许是谎话,但至少该去验证一下,毕竟生死不是小事,死了就完了,没办法来个游戏重启的。人群中一个中年人抬起头,向姬人锐招招手,姬人锐立刻过去,把扩音器交到那人手中。那人怒冲冲地说:

“我不稀罕把名字刻在什么基座上,也不想为你们的旅游业出力。”他掏出一张百元钞摔在地上,“老子不死了,死也要换个没有铜臭味儿的干净地方!这是钱,把你的炖肉和大饼拿来!”

姬人锐不以为忤,仍嬉笑着:“你这位贵客也忒小看主人啦!炖肉和饼都是免费的,这就给你端过来。不过先生你悠着点,先喝点汤,饿久的人不能猛吃。”他朝远处喊,“这位先生放弃绝食了,快给他盛一碗肉汤,来一块大饼!”

立即有人端着汤碗过来,一路走一路吆喝:“来了来了,香喷喷的肉汤和大饼来了!”

姬大声问:“别人谁还要?“

另一个年轻人也抬起头:“老子也不在这儿死了,给我来一碗!”

又有人吆喝着把肉汤和大饼送去。但在这之后没人再要,老鲁的心不由得沉下去——这两人其实是他的手下,是按照姬县长的计谋事先混进绝食人群的,已经陪他们绝食了五天。当时还特意挑选普通话好的警员,以免带出本地口音。但看眼前局势,没准这两只假头羊带不动这群顽固的真羊?立在人群中的姬人锐环顾四周,忽然说:

“快,那位女士也要肉汤,就是那位带孩子的女士!”

工作人员赶快把肉汤和大饼送去。那位三十多岁的女士其实没有表态要,不过肉汤送过来时她犹豫片刻,看看怀中孩子无力而渴望的眼神,还是伸手接过了,先喂孩子喝。姬人锐连续指点着:“那位穿西服的先生!那位穿绿裙子的漂亮女士!那一对珠联璧合的小夫妻!算啦算啦,数不及了,你们盛好肉汤排齐送吧。”

这些话他仍旧用英语重复一遍。一碗碗肉汤和一块块大饼送到人群中,有少数人坚持不接,但绝大部分人接过来了。人群中心的姬人锐此时心中石头落了地,知道群体气场已经被戳破,即使还有少数顽固者,总归能想办法解决的。圈外的鲁局长佩服得五体投地,刚才多亏姬县长的急智才一举扭转了局势,而且县长的急智并非莽撞,是基于他对人性的透彻了解——如果肉汤送到头一位女士手中时被她坚决拒绝,并且一怒之下把碗摔在地上,那么,在这样高度敏感的场合,事态完全可能向相反方向发展的,那就不可收拾了。但姬县长吃透了那位带孩子的妈妈不会拒绝。

大部分绝食者慢慢地喝着肉汤,小口地嚼着面饼。他们都沉默着,互相之间没有目光交流,也许是对自己的“叛变”感到羞愧。半个小时后,吃过喝过的绝食者开始悄悄离开。人群中有数百名外国人,他们也大都顺应了潮流,默默吃喝后离开。姬人锐知道大局已定,便离开人群出来,此时他脸上的嬉笑已经一扫而空。鲁局长避开别人的视线,悄悄向他伸大姆指。姬人锐淡然一笑,小声说:

“大概有二三十人仍拒绝进食,等人群走后把他们分散,单独劝说一番,实在不行就拉医院打葡萄糖。”

“好的,估计能劝转。”

“把所有外国人截住,想办法给他们补办出国手续,然后尽快送出境。客走主人安。”

“好的。”

“你那俩手下受苦了,替我谢谢他们。好好补养补养。”

“不消你吩咐。”他笑着低声问,“县长,真有那个上帝打尿颤的假说?”

姬县长摇摇头:“很可惜,我唱的是空城计。老鲁我走了,这儿的善后交给你了。”

“行。只是——那个雕像真个要整?”老鲁指指人群中开始干活的工人。

“没错,真的要整。这事儿我没上县委会集体研究,纯属个人行为。雕塑家是我的一位朋友,友情出演,带十几个学生来,全当是搞毕业设计。征地费和材料费是我拉的赞助——当然只够建个小雕像,绝对赶不上蛾眉金佛的。”他微笑道,“刚才关于旅游业的话并非瞎说,只要社会没有立即崩溃,这座雕像应该会振兴杞县的旅游业。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