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外观、运用状况、工程外带设施(第5/15页)

“没错。”

“那么,好了,电波从广袤的宇宙中,像是精心挑选过一般,从第六大陆边上发射了出来。这是不是意味着电波发射者注意到了人类这群观众呢?”

“您这么说,我也无法予以置评,毕竟不是我发射的。”

“您作为学者,不发表任何意见吗?”

“现在一切都还不好说。我个人不能说意见,只能算是个人的期望……抱歉,还不方便说。”

主播试图追问他欲言又止的内容,但终究以徒劳告终,只好以一副消化不良的神情结束了节目。大部分像他这样的媒体认为,即便不懂电波的内容,也可以迅速推测出发射电波的目的。这也难怪,毕竟,人类总是抱有一定目的才发射电波。媒体通常的作法是在第一拨播报之后,紧接着发出第二拨、第三拨的后续报道。但这次,没人知道目的。高调的第一拨播报之后只剩下揣测,和重大交通事故的报道如出一辙,后续报道逐渐低调。在这个过程中,一般大众无法从学术圈而只能从媒体获得信息,所以他们也慢慢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当然科学家和一般大众不同,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随即开展调查。电波天文学家也参与了进来,但不是主力。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天体释放的电波,而这次的电波明显是人工电波,最起劲的当数通信工程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在进行SETI活动的科学家。当然,也有人比他们先行一步,那就是天体地质学家和电子工学家。这群人一直在研究七年前第六大陆的毒蛇探测器带回的冻土样本,不过,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ENG是一种金属机械,金属本身可从月球提取。这点坊间早有传言,但之所以没有形成公认意见,是因为它的运转条件太过微妙。直截了当地说,它只在实验室运活动一次,还是在加利福尼亚周边发生七级地震时,接近震中的加州理工学院记录下来的,数据不是很精确。地震前和地震后,冻土中的ENG重量增长了好几个百分点。它似乎还能增殖。

借助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开展的研究陷入了停滞。初期研究表明,ENG有与植物细胞相似的粗糙构造,但在进一步放大到原子大小的纳米级之前,电子流和探针的状态被打乱了。加拿大某个团体声称,是因为用于扩大探测的能量被ENG吸走了。ENG内部似乎可以积蓄电荷及力学能量,这些能量就是电波的来源。但是,没人能解开其积蓄能量的方法,试图人为地命令其发出电波也以失败告终。

宏观一些的层面上而言,ENG纤维的编织方式有助于电波振荡及调制——自由女神岛的人通过调查发现。虽然他们开始着手调查时,青峰走也等人发现的电波振荡已经结束,但还是根据环形山内的ENG浓度分布发现了一些情况。从地表进行精密的雷达测定之后,他们发现冻土内近地表处,存在无数个由ENG密集形成的棒状构造物体。该物体长二点五米,从中部断开。

自由女神岛的调查小组立马察觉,该物体和最基本的天线——偶极天线构造一模一样,长度也同样对应六十兆赫的周波数。ENG正是在这种构造上接通电流后才发出电波。

青峰等人记录的电波发射时间只有四十秒多一点。他们在作业用的兆赫带收发器蹿入高次谐波之后才发现情况异常,之后利用十五分钟左右紧急制作了一个临时接收装置进行记录。电波内容就是强弱两类脉冲信号的简单罗列,没有复杂的周波数调制和偏振,但毕竟时间太过短促,而且又是从中途开始记录的,内容无法解读。

发射天线还能作为接收天线使用。发出电波的ENG能接收电波,一点也不值得惊讶。但是,几乎没有报告显示六十兆赫的电波来源于外宇宙。其周波数遭遇氧分子吸收带后,无法进入大气圈内。利用相近的周波数进行通信的轨道卫星也不是没有,但没有装备相应的接收器检测出星际通信的微弱电波——约为电视电波的一千亿分之一。而本可实现检测的电波望远镜却没有监视无线通信使用的频宽。

可以接收电波的天线只有一架——妙设置在第六大陆的SETI模块。查阅该模块记录后,他们发现之前曾接收过五分钟左右同样周波数的电波。之所以没有报告给地球,是因为接收时间太短,无法判定是否是智能生命体的信号。幸好该模块使用的是收录了全部记录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可以倒回去查询,否则连信号的方向都无从得知。

不过,SETI模块也无法解读信号的内容。有一说认为,也许本就不该对解读信号抱有希望。虽然存在异议,但众多SETI学者选择支持该观点。毕竟,如果是寻求接触的信号,肯定有附带解开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