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3/8页)

不过,这些不测一个都没有在我身上变为现实。超轻缆索下是一片空茫寂寥之地,我安然穿了过去,耳边听到的,只有空气的轻啸,以及速度调整时滑轮制动发出的轻微哼鸣。虽然时近晚春,而且阳光依旧照在我们身上,但在这八千米的高空中,空气总是非常寒冷,呼吸倒没什么大碍。自从抵达天山后,我每天都会感谢掌管进化的神祇,让这样一颗重力稍低的行星——零点九五四的标准重力——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富含氧气。我低头俯瞰,脚底下几千米外,是一片云层,我想象着,在那难以体会的压力之下,是一片滚滚的海洋,劲风吹过,搅起千层浪,而那空气,其实是光气和浓烈的一氧化碳。天山星球上没有真正的地表,唯有浓汤般的行星海,还有无尽的险峻山峦和高峰,耸立至数千米高的高空,触及氧气层,以及类似海伯利安的灿烂阳光。

记忆拨动着我的心弦。我想起几个月前遇到的另一个云海星球,想起了离开那个星球后,在飞船中度过的第一天,当时我的热度和断腿尚未痊愈,也还没开始往跃迁点进发,我无所事事地对飞船说:“我想知道,我到底怎么穿过远距传输器来到这儿的。我脑中只记得一个巨型……”

飞船坐在河底,还是原来我们撇下它的那个地方,它播放出浮标摄影机拍下的全息影像,来回答我的问题。那是在夜晚拍摄到的影像,画质已被提高,正下着雨,传送拱门闪着绿光,树梢在摇曳。突然间,一条比飞船船体还要长的触须穿过了远距传输器的开口,载着一个看上去像是玩具船的物体,上面挂着一大块满是窟窿的帆伞织物。那条触须优雅、缓慢地扭了一扭,于是,帆伞、船只、船舱中耷拉着的小人,便向前滑移——事实上,是扑动——了一百米左右,消失进了猛烈摇动的树梢中。

“你当时为什么不来救我?”我问道,毫不掩饰口气中的怒火。我的腿还是疼得厉害,“为什么让我在雨中吊了一晚上,却什么也没做?我差一点死掉。”

“我没有得到明确的指示:你一返回,就来接你。”飞船说道,声音傲慢,像个天才的白痴,“你可能有重要的任务在身,无法容许任何打断。如果几天之内没有从你那儿得到音讯,我会派一艘履带式无人探测车,进入丛林,查明你是否安好。”

我对飞船的推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说的这话很奇怪,”飞船说,“虽然在我的基础结构以及其他的DNA计算部件中,的确有一些有机元件,但严格意义上说,我并非生物学上的有机体。我没有消化系统,除了偶尔会排放废气和乘客的臭气外,并没有排泄的需要。因此,不管是真实情况,还是比喻形式,我都没有称得上肛门的器官。因此,我很难有资格被称为……”

“闭嘴。”我说道。

索道之旅花了不到十五分钟。随着昆仑山脉的峭壁慢慢逼近,我小心翼翼地制动减速。还剩最后几百米的时候,我和贝提克的影子投上了那片闪着橙色光芒的广阔山壁,于是我俩成了两个皮影木偶——那时的我们,操控起降器的吊环,开始放慢下降的速度,摆动双腿,准备登陆,看上去就像是两个用棍支着的奇怪小人偶,附肢夸张地摆动。随着我减速逼近登陆台,滚轮制动的声音由原先的轻微哼鸣,变成了响亮的呜鸣。那块岩石平台有六米长,后面的山壁上铺着一层柴羊毛,羊毛历经风雨,已经又黑又烂。

我朝它滑去,踏上平台的时候蹦了一下,离山壁还有三米的时候停了下来。在岩石上站定后,我便训练有素地迅速解下滑轮和安全绳。片刻之后,贝提克也滑了下来。虽然只有一只健全的胳膊,但他在缆索上比我优雅得多,着陆后的惯性冲刺,他只用了一米不到便停了下来。

我们在那儿站了一分钟,望着挂在帕里山脉山缘上的落日,柔和的光线浸浴着结冰的山巅,山顶南部刮着猛烈的疾风,但它兀自岿然不动。我和贝提克按各自的习惯将轭具和装备理好,完事后,我开口道:“到中原时天应该黑了。”

贝提克点点头。“安迪密恩先生,我很希望能在天黑前把滑道的旅程走完。但看现在的情形,并不会如我所愿。”

想到在一片漆黑的夜里滑行在滑道上,甚至还没真正上去,我便害怕得连阴囊也缩紧了。我不由得想到,男性机器人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生理反应呢。“走吧。”我说道,同时疾步往平台下面走去。

先前在索道上一路往下,我们已经下降了几百米的高度,现在,我们得把这点高度补回来。天山星球的一座座高山上,并没多少平地,脚下的登陆平台很快到了尽头,我俩走上一条架在岩壁上的竹架走道,身下是一片深渊,边上连栏杆也没有。我们顺着它快步往下走,靴子踩在架子上,发出嗒嗒的响声。夜风变得猛烈起来,我拉上保暖外套,又穿上柴羊毛朱巴,快步往前的时候,背上沉重的背包也在一蹦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