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后来他们告诉我,在那次采访有人在暗中帮助我。有人提“警察”和“军队”,这其实是特意安排的。斯图·拉茹瓦可不愿冒任何风险,所有事都安排得滴水不漏。但等我知道时,我已经可以娴熟地应付这些采访了——采访简直没完没了。

 

尽管很累,但那晚我还是没法好好休息,还必须接待愿意冒险到我们这里来的外交人员。他们几乎没人是正式来访,就连那批乍得外交人员也一样、,只是出于好奇来瞧瞧我们。

 

只有一位倒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个中国人。看到他我们很惊讶;他是委员会的中国代表。我称他“张博士”,我们装作是初次见面。

 

张博士当时是大中国的参议员,也是大中国在月球政府中的常驻首席代表。

 

我再一次阐述了我们的观点,再加点内幕,把其他人打发了。

 

我推着轮椅回到房间,不过马上又被叫到了教授那里。

 

“曼尼尔,我想你已经注意到了来自中央王国的我们尊贵的来客。”

 

“委员会那个老中国人?”

 

“请注意,不要使用我们月球的讲话方式,小伙子。不要在这里用,哪怕和我在一起。他想知道我们所说的十倍、百倍的增长速度意味着什么。你去告诉他。”

 

“告诉他实话还是糊弄他?”

 

“实话,他可不是傻瓜。技术方面的问题你能应付下来吗?”

 

“我准备过,没问题,除非他自己是个弹道学方面的专家。”

 

“他不是,但你也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先假设他是站在我们一边的!但如果他最后能得出结论,认为我们双方利益一致,他将对我们大有帮助。不要总想着说服他,他在我的书房里。祝你好运,记住要说标准英语,别用月球土话!”

 

我进去后,张博士站了起来。我为我不能起身道歉。他说他能理解来自月球的绅士在这里工作的艰难,也理解我的种种不便。握手之后,他坐下了。

 

“我就不客套了。你们讲过可以用廉价的方法把大吨位物品运往月球,你们是不是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我告诉他有个方法,先期投资巨大,但运行费用低廉。”先生,就是我们在月球上运用多年的方法,一个弹射器——一个可以使弹射舱脱离引力作用范围的弹射器。“

 

他不为所动,“上校,你知不知道这个建议已经被提出好几次了,但都因为一些很有说服力的理由被否定了,这跟空气压力有关。”

 

“没错,博士。但我们相信,基于大量的计算机分析和我们的弹射经验,这个问题现在可以解决。我们月球的两家大公司月球之家公司和新加坡月城银行已经准备好联合起来,牵头组建一家企业,尝试这一计划,但他们需要得到你们地球的帮助。他们愿意和你们分享具有表决权的股票——虽然他们更愿意出卖证券,保留控制权。而他们最需要的是来自某个政府的特许权——永久性的土地使用权,在那里建造弹射器。也许可以选在印度。”

 

(以上都是准备好的讲话。如果调查一下记录,他们就会发现月球之家公司已经倒闭了,而新加坡月城银行,作为一个正在发生巨变的国家的中央银行,整个情况也不容乐观。但讲话的目的在于最后一个词:印度。教授反复叮嘱我,这个词必须在最后讲出来。)

 

张博士回答道:“不必担心财务方面的问题,只要有可行性,财政上应该也有可行性,但为什么选择印度?”

 

“哦,先生,我们所运送的粮食中超过百分之九十都是印度消费的——”

 

“是百分之九十三点一。”

 

“是的,先生,印度对我们的粮食很有兴趣,所以印度很可能会合作。它会批给我们土地,提供劳动力和材料等等。但是我提到印度是因为它有广阔的地点供选择。这个地点要在高山上,而且离地球赤道不远,后者倒不是必要的,但对整个计划有帮助。关键在于这个地点必须在高山上,这就和你刚才提到的空气压力或空气密度有关。弹射舱要求必须处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上,负载弹射速度超过每秒十一公里,必须在空气稀薄甚至接近真空的空气中。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高山的理由。比如说离这里四百公里的楠达德维山,铁路一直通到离那里六十公里的地方,公路几乎通到山脚,海拔八千米,我不知道楠达德维山是否是个理想的地点。我只是从逻辑上分析,它可能是个理想的地点。这个地点最后应由地球工程师来决定。”

 

“是不是山越高越好?”

 

“是的,先生。”我说,“最好是能在赤道附近选一座高山,再通过设计弥补弹射舱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损耗。难点在于如何尽可能地避免这讨厌的厚厚的大气。对不起,博士,我不是有意要批评你们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