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流浪地球的印痕

向导在前面开车,皮肤黝黑,卷头发,厚嘴唇,宽鼻梁,是标准的班图人形象。加蓬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冷淮的法语不算太好,但基本的沟通没有问题,请向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同当地人打交道方便一些。

“加蓬物产丰富,它的锰矿蕴藏量为两亿吨,占全球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有许多石中花标本就是在这里的锰矿被发现的。”冷淮说。

“我看过的一本书上说什么加蓬还有一座二十亿年前的核反应堆,吹得活灵活现。那时我年纪小,看的时候当了真,激动万分啊。”

冷淮笑了,“书上说是史前文明建的吧,完全是瞎说。不过,这个反应堆倒是真的存在。”

杜原“咦”了一声,他难以置信地望着冷淮。

“我到过现场,亲眼见过。你愿意的话也可以去看看。不过,这次可能没时间了。”冷淮接着说,“我倒是很佩服写这些书的人,明明知道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为了商业利益还硬是把它编排成了一个史前文明存在的证据。”

“你是说这个反应堆是自然形成的?”

“对啊。1956年的时候,美国阿肯色大学的化学家黑田和夫就预言地球上可能存在天然的核裂变反应堆,他称为‘自持裂变反应’。只不过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比如铀的占比要达到百分之三以上。现在的铀矿都达不到这个比例,但二十亿年之前,铀矿的衰变时间还不长,能够满足这些个条件。在加蓬的发现只不过验证了这个预言而已。哎,你怎么了?”

杜原收回有些恍惚的眼神,“小时候很想知道的一个谜就这么解开了,没想到答案一点儿都不出奇。”

“解开了一个谜团,你应该高兴吧。”

“高兴?不不,我只感到失望。看来真的不存在什么史前文明。那时候我一直在猜想这种在二十亿年前就掌握了核技术的文明会是什么样,我甚至认为他们在后来的某个时刻走出地球移民太空了。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给人家提鞋都不配。现在看来,根本没这回事。”

冷淮突然明白了杜原所感。的确,在现在的情形下,相信曾经有一个地球文明早已在宇宙中开枝散叶、延续万代,也许会让人心里好过一些。

“非洲是冈瓦纳古陆的核心,最早的部分形成于二十八亿年前,整个地球只有西格陵兰岛存在更古老的岩石。不过当年出土石中花的地方已经是一个废弃的矿点,你确定要去那里吗?”

“既然江哲心到过那里,我们也只能踩着他的脚步走。我坚信引导他的肯定不只是一两条孤立的线索,我们要找的是能够把所有线索串在一起的东西。”

没有到过非洲的人很难理解这片土地。一方面是如梦魇般挥之不去的连年饥荒,另一方面却到处可见闲适并安于现状的人群。特别是在乡村,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跟他们褴褛的衣着打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杜原想起很早以前看过的一个观点:西方人之所以认为中国是一头可怕的狮子,并非因为中国地大物博,而是因为中国普通百姓身上那种匪夷所思的勤劳。

“问你一个问题。”杜原突然说,“你觉得艰苦的环境和安逸的环境哪一种更有利于文明的发展?”

冷淮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杜原有此一问。“我想,还是安逸的环境更有利吧。人们需要安定地生存之后才谈得上发展文明,再说,也需要剩余产品来养活工匠、医生之类的技术人才啊。”

“本来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你看看这里,香蕉挂在树上来不及采收,到处都有着丰富的食物资源。气候终年温暖,人们甚至不需要考虑御寒的衣物,服装在这里的主要功能只是遮挡身体的隐私。按理说,这里的人们应当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技术发展,但是,历史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非洲作为人类的诞生地虽然有这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却并没有孕育出现代文明。你不觉得这个现象很奇怪吗?”

冷淮正要开口,却发现车突然停下来了。莫安达是加蓬最大的锰矿产区,对这片贫瘠的土地来说,锰矿就是财富的同义词,这里的矿区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前面一道山坳处,一座小屋前有人挥手拦车,向导赶忙下去解释着什么。对方几个人斜乜着眼朝车上看,冷淮不动声色地对杜原说:“不用紧张,只是例行公事。中国这些年来是加蓬矿石的大进口国,来谈生意的中国人很多。”

果然,只过了两分钟向导便笑嘻嘻地上车来,“我们走。他们是奇怪我们为什么会到这边来,这里是已经开采完的区域,一般做生意的人不会来。我跟他们说你们以前在这里工作过,想回来看一看。”

车子一路颠簸,尘土扬得老高。现在是旱季,四处都十分荒凉。加上多年采矿破坏了地表植被,几乎看不到什么像样的景色。一道道矿沟在大地上纵横交错,宛如一道道刺目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