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城追赃记

卡尔·施罗德

卡尔·施罗德出生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布兰登市,现居于多伦多。在创作小说之外,他还提供未来技术方面的咨询服务,其客户包括加拿大政府和军方。他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自2000年的《文托斯》以来,他已经发表了七部长篇科幻小说和一本早期短篇作品集。他最近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幡云世界”系列的第五部,发表于2012年的《坎德斯之灰》。该系列中的所谓幡云世界,是一个遥远未来的人工世界,作者对它的设定有着坚实的科幻内核。

本篇作品的发表历程可谓复杂,而这对于当今的科幻作品来说倒也不算例外。它最早作为约翰·斯卡尔齐编辑的原创有声选集项目《异都》的一部分,于2009年以音频形式发布,后来发行了限量印刷版,2010年又以普通精装版的形式出版。施罗德使用了与威廉·吉布森的《模式识别》类似的情节设置,探讨了虚拟世界和一次性身份的道德影响。

货车的后面装着十六匹裹着塑料的冷冻驯鹿,鹿腿和鹿角密密麻麻地支楞着。吉纳迪·马里亚诺夫举起手电筒朝货箱里面看了看,又看了一眼自己的盖革计数器,然后说:“就是它们,错不了。”

“你确信?”瑞典警察问道。他躲在雨衣里面,被午夜时分的蒙蒙细雨淋得浑身湿滑。他身后的山路在夜幕中泛着银光,好几处路面倒映着十几辆应急车发出的红光和蓝光。

吉纳迪爬下来。“警官,如果你认为这条路上还会有其他卡车装着放射性驯鹿,我想你应该告诉我。”

警察没有笑,他呼出的气息在空气中凝成一团白雾。“我是在担心管辖权的问题。”他说,“万一他们只是在走私肉类……咱们办的案子可是追查恐怖主义。”

“不过……”吉纳迪小心地说,警察本来都已经转身离开了,但是又站住了脚。吉纳迪又看了一眼被冷冻得歪扭七八的尸体,窘迫地耸耸肩。“我从没想过能见到它们。”

“见到谁?”

已经感觉挺尴尬的吉纳迪朝卡车点点头。“这些有名的驯鹿。”他说,“我从没想过能见到它们。”

警察一边走开一边用瑞典语嘟哝了一句“怪人”。吉纳迪又看了一眼卡车,然后拱肩缩背地朝自己的车走去。仪表盘上有一个小灯在闪烁,提醒他已经过了预订的时间。由于下雨,加上警察关闭了奥尔延的整个路段,E18号公路的交通比预想中繁忙。他心里默算着,这次极其短暂的冒险得到的酬劳,减去需要多付的租车费还能剩下多少钱,这时有人喊了一声:“马里亚诺夫?”

“又怎么了?”他用手遮着眼睛。两个人正从那堆紧急车辆中间踏上狭窄的路肩。他们身后是一辆没有闪灯的箱式货车——庞大的黑色车身透出凶险的意味,让他想起了乌克兰某些巡警的车。那两个人五大三粗的样子挺像便衣警察。

“你是吉纳迪·马里亚诺夫吗?”第一个人用英语问道。成串的雨珠敲打在他光秃秃的脑壳上。吉纳迪点点头。

“你在和国际原子能组织的人共事?”那人接着问,“你是个武器调查员?”

“那份工作已经做完了。”吉纳迪不动声色地说。

“我是莱恩·希钦思,”光头的男人伸出结实的手掌跟吉纳迪握手,“国际刑警。”

“是因为驯鹿的事吗?”

“什么驯鹿?”希钦思问。吉纳迪抽回了手。

“那些。”他说着朝检查点、闪烁的灯光和警车后面嫌犯们低垂的脑袋挥了挥手。“你们不是为这个来的?”

希钦思摇摇头。“是这样的:有人跟我说你会出现在这里,于是我们就来了。我们需要和你谈谈。”

吉纳迪没有动弹。“谈什么?”

“我们需要你的帮助,见鬼。跟我们来一下!”

又有一个人打开了货车的后门。看着它,吉纳迪还是会联想起绑架,不过能接到工作的期望让他迈开了腿。他真的很需要钱,哪怕只是在瑞典的公路旁边挣一个小时的咨询费。

希钦思示意吉纳迪爬进货车。“驯鹿?”他忽然咧开嘴笑着说。

“你从没听说过贝克勒尔驯鹿?”吉纳迪说,“没有吗?好吧——在我们辐射猎人的圈子里很有名。”

一群穿着危险品处理制服的人笨手笨脚地走向卡车,探照灯的光柱把那辆车团团围住。显然这是在一本正经地虚张声势。吉纳迪瞧着这壮观的一幕笑了起来。

“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瑞典的一整群驯鹿沾染了铯-137。”他说,“剂量是允许值的五十倍。在人们意识到问题之前,成吨的驯鹿肉已经进了加工厂。最终所有这些驯鹿都被送到了斯德哥尔摩城外一家肉类冷藏库,然后就一直待在那里。等着衰变,你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