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审判萧瀛洲(第5/10页)

整个舰队的火力最远可以打到100万千米之外,萧瀛洲暗忖:这就是太阳系里唯一的同时也是最强大的行星际舰队,但此刻看上去却是如此美丽与安详,没有一点儿杀气腾腾的样子。

旁边六名值班参谋悠闲地喝着绿茶和咖啡。绝大多数的事情都可以交给主控电脑去做,无所事事是他们的常态。其中一名参谋走到萧瀛洲身边:“总司令,您要喝点什么?”

“绿茶。”

他把冲泡好了的速溶绿茶递到萧瀛洲手里:“总司令,其实您可以去休息了。也没什么事,我们在这儿值班就行了。”

其他几个参谋也附和着。

萧瀛洲摆摆手,沉稳而有力地说:“不行。”

指挥平台上显示出一连串的轨道参数和一个申请:火地快速合点航线,第四次轨道变动申请,请批准。

这就是萧瀛洲亲自值班的原因。

地球和火星一直绕太阳运动,而它们的速度不同,所以相对位置总是在变化。从地球上观察,火星在和太阳处于直线相对的位置时离地球最近(古代占星家称之为“冲”),约5600万千米;火星处于太阳背后时距离地球最远(古代占星家称之为“合”),约4亿千米。但这里所说的距离,都是直线距离,而从地球到火星的航线,不可能是直的,只可能是弧形的或者椭圆形的。显然,火地相冲与火地相合时,去火星的航线也是不同的。

具体而言,从地球到火星,有三条路线:

第一条叫霍曼转移轨道。是一个叫沃尔特·霍曼的数学家发现的。这条航线呈巨大的椭圆形,开始一端与地球相切,末尾一端与火星相切。宇宙飞船在火地相合时出发,因为这时出发,宇宙飞船的前进方向与地球的前进方向相同,能够获得地球约30千米每秒的速度,所以是最节省燃料同时也是难度最小的航线。目前火地之间的商业飞行就多使用这条航线。唯一的问题是耗时比较多。

第二条叫冲点航线。宇宙飞船在火地相冲时出发,却不是向外(把太阳系想象成一个中心是太阳,八大行星绕着它不停转圈的动态平面图)直奔火星,而是向内飞向太阳,飞过金星和水星的轨道,以极快的速度从太阳旁边绕过。这时太阳对宇宙飞船有一个巨大的加力,叫作引力弹弓效应,就好像是太阳把宇宙飞船“抛”出去,其速度远远超过发动机所能提供的。然后,只要略做调整,飞船就能反向掠过水星、金星和地球的轨道,直抵航线的终点:火星。这条路线是所有路线中最长、最复杂、最危险的,但也是速度最快、耗时最短的。织田敏宪奇袭火星,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第三条叫快速合点航线。这是霍曼转移轨道的改进路线。与霍曼转移轨道相比,快速合点航行需要宇宙飞船在中途用发动机改动航线,相当于多用点儿燃料来抄去火星的近道。这条航线比第一条航线近,所花费的时间也少一些。萧瀛洲的远征舰队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汇报各舰运行情况。”

各个战舰的立体投影跳出一大堆绿色的数据,如同喷泉一般。绿色表示数据正常;黄色表示数据不正常,但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而红色表示数据极不正常,非常危险,必须进行人为干预。萧瀛洲看着那堆绿莹莹的数据,就像站在阳台上,眺望连绵起伏的群山,心情十分舒畅。

“喀麦隆号,一切正常。”

“亚马孙号,一切正常。”

“布宜诺斯艾利斯号,一切正常。”

“阿姆斯特丹号,一切正常。”

…………

两分钟后,所有舰队自检结果出来了:24艘战舰,一切正常。

萧瀛洲命令:“同意远征舰队所有战舰进行第四次火地快速合点航线变动。”

这命令瞬间化为无线电波,传达到各个战舰。照计划,厄尔布鲁士号是第一个点燃发动机更改航线的,赫拉克勒斯号和赫维德奥佐号紧随其后,然后是阿空加瓜号……但这次,厄尔布鲁士号没有第一个行动起来。

“呼叫厄尔布鲁士号,为什么没有执行命令?”

萧瀛洲把厄尔布鲁士号指挥室的实时画面调了出来,并放大。

几个作战参谋面面相觑。“总司令,我们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其中一个奓着胆子说,“我们下达了点燃发动机更改航线的命令,可是发动机没有反应。”

“赶紧检查。”

“动力部已经在检查了。”

“你们舰长呢?

“斯坦尼斯拉夫·萨维诺夫舰长在休息。”

“叫醒他。”

“是,总司令。”

“有什么情况,马上报告。”

斯坦尼斯拉夫·萨维诺夫跌跌撞撞地进入厄尔布鲁士号指挥室。

“又喝酒了?”

“没喝多少,就一瓶伏特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