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合作(第2/3页)

“他心通细分起来,师父讲,包括共情、移情和开扉三种方式。所谓共情,是指能将心比心,比如你受人欺骗时能够感知他人内心的悲苦,因而并不迁怒于其他人。而所谓移情,则指你让对方感受到了你的情绪,并加以认同。师父曾对我说:‘这两点你都做到了。’

“无论是共情还是移情,传达的都是一种情绪,而与之相比,开扉就复杂精细很多。你可以在意念中展开一幅场景或画面给对方看,或者把思维活动用语言的方式传给对方。”

“我简直不能相信,一位出家人,能对现代科学有这等了解。”司空炬被震惊了。

“科学未必就是终极真理啊,不过是看问题的一种方式罢了。”桑中平回应道,“这个世界上,应当有多种看问题的方式吧,佛教是一种,基督教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而且它们并不矛盾。西方不是有许多大科学家都信上帝吗?包括牛顿,这个科学家中的科学家,这个被科学家视为神一般的人物,不也是上帝的虔诚信徒吗?科学自然是看问题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非常有用的一种,但如果只用这种方式看问题,不是很狭隘吗?”

听桑中平讲到牛顿也信仰上帝时,司空炬明白了,这个情敌并不是自己以前想象的那样,不是,绝不仅仅是个“土老肥”。而他对唯科学至上论的批评,更让司空炬叹服:一个地产商,对科学的看法,在某些方面竟然超过了好多像方舟子这类科学素养很高的科学工作者或科普工作者。他忍不住脱口而出:“我想问问,桑总的师父是谁?”

“四十多年前,”桑中平缓缓吐出的话,让司空炬和陈亦然都大吃一惊,“师父曾经是新中国第一个被公认的天才神童。他十一岁上大学,二十二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副教授。三十六岁时遁入空门,从此消失在世人的视野里。”

“天啊!”司空炬叫道,“原来是他!”

“原来是他!”陈亦然也发出了同样的惊叹,“他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偶像啊。那时候,每一个家长都巴不得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孩子。因为他,我父亲每天都骂我,所以我那时很恨他。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夫妇来我家做客时,对我父母说:‘跟人家的孩子比起来,我们家的孩子就不算是孩子了。’”

“我知道你们还有点疑问。”桑中平道,“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样的一位人物,怎么会收下我这样一个满身铜钱味的商人做徒弟,是吗?”

“桑总真不愧精通他心通。”司空炬微微一笑道。震惊已经退潮,思路回到了眼前这场商业谈判上。

“正因为师父是一位超凡脱俗的人,才不再跟他曾经熟悉的学界中人打交道,而是觉得我这个追名逐利的商人更有慧根。”桑中平哈哈大笑道。

陈亦然似乎想说些什么,却被司空炬打断了:“桑总,我们还是回到项目上来吧。”

“好。”桑中平又是爽朗一笑,伸出右手三根手指,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圈,有点像OK的手势,“我投这么多,占50%的股份。”

300万,还是3000万?这时,司空炬恨不能把读心机样机掏出来,从终端直接读出他心里确定的数据。

“桑总,读心机这个项目非常有创意,技术含量非常高,所以开发过程中需要的资金多也很正常。”司空炬无比冷静地说道,“也正因为有创意、技术含量非常高,商业前景看好,因此,我代表我们团队向桑总要求51%的股份。”

这家伙,元神归位了。陈亦然暗道。

“我为这1%的股份,再加5000万。”桑中平道。

“1%,5000万?!”陈亦然反应过来了,“这么说,您开始说的是三个亿了?”

“是的,一共是三亿五千万,我跟你们团队各占一半的股份。同意吗?”

“这不能不同意啊!”陈亦然望向司空炬,却听到后者冒出了一个冷冷的答复:“我还得想一想。”

“你还要想什么?!”陈亦然突然一下子爆发了,“你知道团队过的什么日子吗?大家没日没夜地跟着你干,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难道他们都是没饭吃没地方住,才跟着你,跑到那个鬼地方?你把兄弟们都当成要饭的了?”

“我不是也给大家发了薪水了吗?”司空炬底气不足地反驳道。

“每个月两千块,那也叫薪水?你知不知道,他们都是行业里最优秀的人才?!要不是被我忽悠进山,他们的收入连那20倍都不止。”陈亦然继续咆哮着,“你知道编制《脑电波词典》的工作量有多大吗?你知道我们用的服务器多寒碜吗?你究竟知不知道,真要把词典编出来,国内的计算机根本不顶用,要去澳洲租用量子计算机?兄弟们像讨饭一样生活,还要像讨饭一样工作,你到底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