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 空(第6/7页)

“我可不想打包票,也许不是全部。总之,在哈里・谢顿的时代,已经存在二千五百万颗住人行星。听起来虽然很多,其实只是所有恒星的一万二千分之一。而谢顿时代距今已有五个世纪,帝国的崩溃并没有阻碍人类继续殖民,我认为反倒有鼓励作用。银河中还有许多适宜住人的行星,所以如今或许已有三千万颗有人居住。在基地的记录中,有可能漏掉一些新的世界。”

“但是那些老的呢?它们当然应该都在里面,不会有任何例外。”

“我的确这么想,当然我也无法保证。可是,如果有哪个历史悠久的住人行星,在记录中竟然查不出来,我会感到十分惊讶。让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希望我有足够的能力控制电脑。”

崔维兹双手微微用力,手掌便似乎陷得更深,而且被电脑抓得更紧。或许他没有必要那么做,或许他只需要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地默念:端点星!

他动的正是这个念头,电脑也立即有了反应,在巨大漩涡的极边缘处,出现一颗闪亮的红宝石。

“我们的太阳在那里,”他兴奋地说,“它就是端点星所环绕的恒星。”

“啊。”裴洛拉特发出低沉而颤抖的叹息。

接着,在银河心脏地带的群星丛聚之处,突然迸现一个闪亮的黄色光点。这个光点并非位于正中央,而是较偏向端点星那一侧。

“那一颗,”崔维兹说,“是川陀的太阳。”

又叹了一声之后,裴洛拉特才说:“你确定吗?可是人们总是说,川陀位于银河的中心。”

“就某个角度而言,它的确如此。在所有的可住人行星中,川陀是最接近中心的一颗,远比任何主要的住人星系更为接近。银河系真正的中心,被一个巨大的黑洞占据,它的质量超过百万颗恒星,所以银河中心是个可怕的地方。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料,那个实际的中心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也许根本就不容许有生命存在。川陀位于银河旋臂的最内环,而且请你相信,你若有机会目睹它的夜空,必定认为它的确位于银河中心,因为它被无比稠密的星丛层层包围。”

“你到过川陀吗,葛兰?”裴洛拉特带着明显的羡慕问道。

“其实也没有,但我观赏过川陀夜空的全息模型。”

然后,崔维兹怀着忧郁的心情,凝视着面前的银河影像。在骡的时代,整个银河都在寻找第二基地,当时曾有多少人绞尽脑汁参研银河地图?后来,记载、讨论、演义这段历史的书籍又有多少?

这都是因为哈里・谢顿一开始就说,第二基地将建立在“银河的另一端”,一个名为“群星的尽头”之处。

银河的另一端!崔维兹闪过这个念头之际,一条细微的蓝线已经出现,以端点星为起点,穿过中心黑洞之后,又一路延伸到对角的尽头。崔维兹差点就跳起来,他并未下令叫电脑画出这条线,却曾经清楚地想到这一点,这对电脑而言已经足够了。

不过,当然,这条跨越银河的直线,不一定就是指向谢顿所说的“另一端”。艾卡蒂・达瑞尔曾经使用“圆没有端点”这句话(只要你愿意相信她的自传),来说明一个目前公认的事实……

虽然崔维兹赶快将这个想法压下去,电脑却比他快了无数倍。那条直线随即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环绕银河边缘的蓝色圆圈,它刚好穿过那个深红色光点,也就是端点星的太阳。

圆没有端点,如果这个圆周的起点是端点星,若想找出另一端,最后势必回到端点星上。当年,果然在那里发现第二基地,它和第一基地竟然处于同一个世界。

可是,倘若事实上,根本没有真正找到它,万一所谓的“寻获第二基地”只是个幌子,那又该怎么办?针对这个谜语,除了直线与圆周,还能有什么合理的答案?

裴洛拉特问道:“你在制造什么幻象吗?为什么有个蓝圆圈?”

“我只是在测试对电脑的控制。你想不想找出地球的位置?”

愣了一会儿或两会儿之后,裴洛拉特才说:“你在开玩笑吗?”

“没有,让我试试看。”

崔维兹试了试,并无任何反应。

“很抱歉。”他说。

“没有吗?没有地球?”

“我猜大概是我没把命令想对,但这又不大可能。更可能的原因,我猜是电脑并未收录地球的资料。”

裴洛拉特说:“也许记录中是用另一个名称。”

崔维兹立刻追问:“什么另一个名称,詹诺夫?”

裴洛拉特却什么也没说,崔维兹只好在黑暗中微微一笑。他突然想到,凡事必须等待时机成熟,才有可能水到渠成,姑且暂时不提这件事吧。于是,他故意改变话题说:“我想试试能否操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