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二十一)(第5/6页)

保温瓶原本在越南这地方并没有太大的市场,除了泡茶之外,这里对开水的需求并不大。但当鸿基堡的集市正式开始发卖冰块后,情形就完全变了,冰块配着保温瓶立刻就成了北越黎朝各地老爷们最体面的享用品,现在就连黎朝的皇帝都已经用上了这样的澳洲货——越南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根本没有地方能够开采冰块,更不用说保存冰块的冰窖了,鸿基堡发卖冰块这件事对于这里的百姓和老爷都是一件不得了的大新闻,大家都想弄明白这澳洲人的冰块究竟是从哪来的,尤其是他们的冰块不仅多,而且似乎还源源不断。

总而言之,鸿基这地方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久别归来的阮必成同学,在海关找到了刚刚当上归化民干部的父亲,然后一起坐在鸿基街头某家露天饭铺里,用自己积攒下来的奖学金,请父亲吃店里新推出的“夏季澳洲风味定食”:冰镇过的糖渍番茄、烤玉米和用临高产白糖替代焦糖烹制的“可乐鸡”,同时互相叙说这一年离别以来发生的种种事情。

交谈的空隙之中,他总是忍不住若有所思地望着远处的港口,心中隐约有一种想法:这些神通广大的“澳洲首长”们千里迢迢来到鸿基这个乡下地方,绝不只是为了在这里挖煤或者救助贫民而已。根据他在临高所学到得一鳞半爪,阮必成已经模糊地意识到,首长们心中所构想的世界,是自己永远也望尘莫及的……然而,还没等阮必成同学思索出什么,就听到了码头传来的汽笛,还有街头大喇叭里的通报声:

“……南洋贸易船队乘员请注意!南洋贸易船队乘员请注意!现在紧急集合!现在紧急集合!船队即将提前起锚出港!请有关人员火速归队!重复一遍,船队即将提前起锚出港!请有关人员火速归队!……”

……

依旧烈度十足的热带秋日之下。一支在越南鸿基驻泊的庞大船队,开始从懒洋洋的平静变成闹哄哄的骚动。船上和船下的人都在不停地忙碌着:士兵们在检查武器,劳工们忙着搬运物资,水手则在修补船帆、更换缆绳……劳工队的组长、中队长和大队长们在汗流浃背的人群中来回穿梭,一边给大家鼓气,一边督促劳工们加快搬运物资的速度。无论如何也要在今天完成全部补给作业,明天一早整个船队就要出航。

虽说突然取消的上岸休假和紧急压下来的装载整理任务,让每个人都怨声载道。但在素来严酷的军令和监工的皮鞭之下,也没人敢玩什么罢工——这年头可没有什么不准体罚的规矩,消极怠工可是要砍头的!

为了提高士气,鸿基堡尽可能地给船员们供应了一顿丰盛的午饭。每个人都发到了木制的饭盒,打开之后发现里面是雪白的米饭,饭里夹杂着切碎的蔬菜末,配菜是整条的烤鱼和油滋滋的煎蛋。在热气腾腾的铁皮桶里还盛着用豆酱做的酱汤,里面有鱼干和海菜,任何人都可以舀上一碗,味道很是鲜美……劳工和士兵们高高兴兴地把这顿空前丰盛的工作餐吃了个精光,原本因为疲劳而低落的情绪总算开始稍稍好转。

但是,这支南洋贸易船队的总指挥,元老院贸易部的平秋盛元老,却依然是脸色阴沉,胃口全无——按照计划,他原本打算在鸿基享受一段包括了阳光,沙滩,碧海,椰子树和越南小妞等重要元素的热带风情假日,谁知才在鸿基靠岸了一天时间,刚刚在招待所里睡了一觉,就被摊上了这么个倒霉催的紧急任务。

此时,他正穿着花衬衫和大号短裤,举着遮阳伞,在监督着船队的补给作业——原本这支船队最远只打算到暹罗去贩运稻米,如今却要改为前往爪哇岛的巴达维亚,航程差不多拉长了一倍,沿途虽然陆地甚多,到处都能补充淡水和果蔬,但却没有半个加煤站,所以全体船员都在拼命往船上装煤。

然而,由于船队刚从临高出发没多久,每条船的货舱里依然塞满了交易商品,没法腾出多少空间。船员们只好把额外加装的煤炭堆在甲板上、过道里、住舱内,甚至连平秋盛元老住的贵宾舱也被塞了几袋煤。甲板上的炮位四周都堆满了煤包,一旦开炮就会成为粉尘飞扬的地狱,如果挨了炮弹则更是不堪设想——平秋盛元老对此的评价是:简直就像日俄战争时期那支绕了半个地球去送死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当然,这严格来说不过是气话而已,因为在临高元老院船队的前方,并没有一支日本联合舰队在等着进行截击。而从越南鸿基到爪哇岛巴达维亚(雅加达)的航程,以大航海时代的标准,也真的算不上非常远……事实上,真正让平秋盛感到挠头的麻烦,是在抵达巴达维亚之后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