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五)(第6/8页)

然而,就在守随信吉出仕长州毛利家的第二年,长州藩跟一伙“海匪”发生了贸易纠纷,对方违反幕府禁令,继续向长州倾销明国劣钱和自铸的假钱。在他们的假钱铺子遭到藩里的查封之后,这帮强人居然一不做二不休,占了长州藩的下关港,还公然勒索长州藩。气得长州方面动员了三千大军前去讨伐。

守随信吉当时也在长州军的阵营里,本以为打几百个上岸的海匪必然手到擒来,可战斗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的“海匪”,居然是清一色的铁甲雄兵,还有不少威力强大的火炮助战,每放一炮都是地动山摇,双方还没来得及短兵相接,长州藩那些多年未经战事的兵马,就已经被彻底轰得散了鸭子。

乱哄哄地败退下来之后,到了当天晚上,长州藩军的长官发现守随信吉会说汉语而且脑子很活络后,就火线提拔他为侍大将,去跟对面的“海匪”谈判。然后在听说“海匪”那个假钱铺子的幕后老扳,居然是大明的太子少保(黄石黄大帅当时的官衔)后,诸位长州藩武士们的脸都吓绿了。他们估计这次一定要有人自栽谢罪了——最后,这个无限光荣的任务再次落到了刚刚从敌营归来的守随信吉身上,他在荣升侍大将的同一天,再次破天荒地被破格提拔为长州藩家老,然后被派赴大明向太子少保大人道歉谢罪。

——就这样,守随信吉居然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就从足轻组头变成了家老,晋升之速堪称神迹!

当时陪同守随信吉前去大明的两个长州藩副使,一路上都在不停地向他灌输“主家为大”的道理,并不停地暗示守随信吉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地“承担起责任”来。守随信吉嘴上自然是慷慨激昂,心里却大骂不止——老子才享受了几天家老的待遇,连老婆都还没有讨上,谁那么傻乎乎地去切腹啊。

总之,尽管守随信吉家老的俸禄已经涨到二百石了(其实就是个空名头,截止到当时连一粒米一文钱都没有拿到手),但这个不知感恩的东西,似乎还是没有一丝一毫为长州切腹献身的觉悟——他在登上长生岛之后,一见黄石大帅就趴倒在地,把责任一股脑地替长州藩揽了下来,并在谈判之中全盘接受了对方的一切要求:由于黄石的要求也不算太过分,所以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黄石可以继续在日本进行他的铜钱买卖,但是所有的铜钱都要卖给长州藩,长州藩用自己的渠道去销售,所获利润由两家对半分账。

就这样,随着协议的达成,守随信吉家老总算是能够活着回去了——对于上述协议,长州藩内基本也算满意,至少没有杀了守随信吉来泄恨,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共赢,还可以和大明拉上战略伙伴关系。

然后,伪造货币的买卖实在是利润丰厚,随着明国铜钱源源不断的大肆涌入日本市场,仅仅半年黄大帅和长州藩就分别从这笔买卖中获得了一百万两白银的纯利——“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地利益。”这句至理名言再次显示出了它的正确性,大量的收益使得原本三心二意的毛利家变得死心塌地起来。此外,为了在日本培养“自己人”,黄大帅还和长州藩签订了一份秘密条约,条约里规定:长州藩内凡是涉及到与黄石方面有关的人事变动,应该事先征求黄石的同意,从而保证守随信吉能够一直盘踞在长州藩的高层。

从此,作为“明国”方面的在日代理人,一年前还只是个足轻组头的守随信吉,从此就是响当当的长州藩宿老了,还借助假钱贸易,控制着毛利家足足七成的财政收入,并全权负责对明国的贸易工作,很快就威望日隆……接下来,为了给守随信吉宿老大人造势,在训练长州新军的时候,黄石大帅还不惜重金为守随信吉做了几套全身蜡像,又把守随宿老的画像贴满了日本官兵的宿舍,让他们无论是吃饭还是操练,都能看到守随信吉那庄严的姿态和深邃的目光,并且反复教导他们:“……从应仁之乱到现在,日本正值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天皇、为了长州藩,每一个有志气的日本人都应该学习宿老大人的眼光和胸襟!”

除此之外,黄石也押上了他的名声,对守随信吉这位日本青年才俊予以极为高度的评价:“……守随大人是日本三千年以来最伟大地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这样的人物即使在我华夏也是不多见的,他是日本大和民族活着的民族英雄!能与高瞻远瞩、人格伟大的守随大人共事,我黄石深感荣幸。”

如此耳濡目染之下,那些长州新军的官兵,在归国后大多都成了守随信吉的狂热崇拜者,一旦跟别人谈起自己在明国经历过的往事,往往会满怀感情地叹息道:“……汉人虽然骄傲自大,但他们都发自内心地敬仰守随大人,每次议论到他的时候都会充满敬意地称呼上一声‘宿老大人’或是‘守随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