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一)(第5/8页)

两人一时间默然,正要再次上路,却又看到一个身穿黑袍的西洋色目人,举着十字架招摇过市,嘴里还在用一口生硬的汉话念叨着什么,后面又有几位信徒应声附和。方以智不由得皱眉侧耳倾听,依稀辨认出是:“……神爱大家……不管大家信还是不信,现在正如圣经所言到了最后的时刻……上帝的最终审判……战争、饥荒、叛乱还有灾害……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上帝的警告以及审判的工具……根据圣经,战争会成为预言,现在最后的战争也即将来临了……并不是身体死亡一切就结束了,在最后审判之时,生命名册上没有名字的人,会被投入永远不灭的火堆……相信耶稣吧,等待他的降临……不要错过天国……”

听到此节,方以智就已经有些按捺不住,“……岂有此理,这等恐吓愚民的夷教,与白莲反贼又有何异?”

话虽如此,但以方以智的消息灵通,其实也知道,自从这西洋天主教传入中土以来,江南各地都颇有不少好新鲜的“洋务派”士大夫入教,或者至少是跟那西洋传教士有来往,以打听一些海外奇闻作为消遣。而且此时在华的基督教会,在传教方面又是以走上层路线为主,目前已经在明朝的士大夫之中,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信徒集团,上到朝廷阁老徐光启、登莱巡抚孙元化等当权大员,下到江浙闽粤的许多地方富豪和缙绅,其势力堪称是盘根错节。除非这些基督徒竖起反旗,否则没有谁会轻易与这个集团为敌。

另一方面,朝廷之中的有识之士也都看到了,虽然天主教在中国通过走上层路线的办法,获得了传教的保护伞,但也使得基督教在中土变得“曲高和寡”,信教的多为缙绅之家,罕有贫民信徒,不如“草根”的白莲教、闻香教那般“接地气”——自然也就不可能煽动愚民作乱,对朝廷谈不上什么明显的危害。

之前在跟俞国振的交谈之中,方以智也提出过上述问题,并且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在大明已是四面起火、八方冒烟,白莲、闻香教徒都在群魔乱舞的此刻,区区天主教的传播根本不值得在意。但是看着这些色目人在街头公然宣扬什么世界末日,他还是忍不住生出了一种“国之将亡,必生妖孽”的隐约预感。

然而,此时就在方以智和俞国振的视野之外,却有几个头发戴着假发髻,皮肤黝黑的精壮汉子,正盯着那个被掀翻的假烟摊子,还有旁边在给看客“拉澳片”的猥琐汉子,一个个脸色阴沉、眉头紧锁。

“……队长,看来这个时空果然有穿越者建立起来的势力,而且还不止一股!咱们远东公司有对手了!”

一个年轻的汉子凑到一位貌似首领的中年人耳边,低声说道,“……听说那伙自称澳洲人的家伙,在杭州紫明楼设置了据点。如果是中国人在冒称的话倒还好说,万一是真的澳大利亚人……那可就麻烦大了!”

“……现代澳大利亚的穿越者?不会吧!见过他们的本地人不是说了,那些‘澳洲人’并非白人吗?”

“……这个可不太好说啊!在现代的澳大利亚也有很多华人公民,还有不少韩国和日本的移民,黄种人的数量并不算少。但即使是澳大利亚的华裔,或许他们还会说一点汉语。但对自身定位恐怕就……哎,很难说他们会不会把自己看成是中国人啊!队长,你看咱们是不是去紫明楼再探一探?”

“……不要多事了!小李!小张!你别忘了,我们这次潜入江南的任务是收购粮食!济州岛上如今还有几万难民在嗷嗷待哺呢!既然眼下已经联系好了粮商,就应该以最快速度运粮回去,不要再节外生枝了!”

那队长冷哼了一声,打断了两个年轻人的争执,同时将刚购得的《髡事指录》塞进背后的褡裢里,“……关于其它的穿越势力,通过公开渠道能收集到的信息,我们眼下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街面上和店铺里看到的东西,我也已经用数码相机偷拍下来了,剩下的事情,就等我们回到海参崴,再让公司高层做决断吧!”

……

总之,待到那群杭州的基督徒走过之后,两辆人力车又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继续蠕动片刻,终于到了杭州的紫明楼门前。打发走了车夫,方以智抬头望去,只见这紫明楼的门面倒是寻常,乍一看只是一座很普通的三层小楼,但两旁的院墙却延伸得很远,唯有窗上那亮闪闪的玻璃,显示出这家门面的与众不同。

就在方以智和俞国振两人打量着这座紫明楼的时候,此次在紫明楼做东请客的张岱张相公,也已经得到仆人的通报,满面春风地迎了出来,先是跟方以智作揖寒暄了几句,又在方以智的介绍下跟俞国振认识,彼此吹捧一番,然后张岱才不无惋惜地叹道,“……密之贤弟这回可是赶得不巧,晚来了几日啊!此间的女主人裴莉秀,原本今秋一直在杭州盘桓,结交四方豪客,办了不少诗会和酒会,那模样当真是风流倜傥、艳冠群芳,令人浮想联翩……直到昨日才刚刚启程返粤。不想密之贤弟却是今日才到,真是可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