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母仪天下(第5/6页)

后来,她还收到了秦王妃和晋王妃在殉葬之前给她写的信,二人也是深知这样的规矩,倒是并未提及要赴死殉葬有什么感受,只是担心孩子们,都委托她帮忙照顾俩王府留下的孩子们。另外,晋王妃还在信里,再三诚恳地为当年的事跟徐青青道歉了。

朱棣见徐青青读信时落泪,便在旁默默地为徐青青拭泪。

“你不会。”

徐青青抽了两下鼻子,才反应过来朱棣的意思,他是在说如果有一天他也去了,他断然不会让徐青青跟着殉葬。

“这如何能拦得住,规矩如此。”

皇帝固执,徐青青不信朱棣修书一封的提议,皇帝就会给他开特例。儿媳终究是儿媳,要陪着他儿子一块去地下。如今她命好,嫁的人活得长,若命不好,自然也会跟秦王妃和燕王妃一样殉葬。

“公输陵的本事你还不信?”

朱棣一句反问,令徐青青完全愣住了。

“难道王爷当初命公输陵来修葺王府,还有这样的原因?”

“那时刺客不断,便考虑到这一层。本王若去了,便放你去外头逍遥,算应了新婚那夜与你的承诺。”朱棣淡声道,情绪没什么波澜,很斯文地在陈述。

徐青青听了这话,却激动扑到朱棣的怀里,抱着他撒娇,“这是妾身挺过最好听的情话!”

“你就这么盼着跟本王分开,自己去逍遥?”朱棣说这话时,甚至没去看徐青青的眼睛。

“才不是,是‘我宁死也要你生’的爱,才是真的爱。故而这样的情话,才最好听。”徐青青踮脚在朱棣唇上亲一口,“妾身此生必不负王爷。”

朱棣笑了。

“妾身有一件重要的事,一直瞒着王爷。所以接下来的话,王爷听了可能会很震惊,甚至想揍我。”

“休要乱言。”朱棣轻笑一声,他怎会舍得打她。他也不信徐青青能做出让他打她的事儿来,

徐青青关好门窗之后,屋子里只留自己和朱棣在,于是便把自己的来历告知了朱棣……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皇帝驾崩,举国哀丧。

新帝朱允炆果然不容诸王在藩地势力,开始主簿削藩。以或有或无的罪名处置了各处封地的藩王,迅速夺权。

建文元年,朱允炆首先对一向专心医药根本无心谋反夺权的朱橚下手,将朱橚贬为庶民,驱逐去了云南。随后,代王朱桂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被逼自焚而亡;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先后被贬为庶人,遭软禁。

仅仅在一年之内,朱允炆便一口气连废了五位亲王。

接下来他自然不会停手,轮到谁了,可想而知。

朱棣起初从徐青青口中听说‘未来’那些事的时候,虽已经提前做了些准备,但心中终究还是有几分不太相信的。他料到朱允炆登基后,或许会忌惮他在藩地的势力,但没想到朱允炆刚登基,便出师无名地对亲叔叔们下狠手。

直到他亲眼看见自己嫡亲弟弟朱橚被朱允炆狠狠收拾了,之后的几个兄弟死的死,废的废。明明无错,却将堂堂尊贵的亲王贬为庶人,有的为了维护最后的体面,竟去选择自焚而亡。

朱棣岂容自己以及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儿女们落得这样凄惨的下场,他们来到他朱棣身边,是享福的,不是来受罪受死的。

慈不带兵,仁不从政。

有些事儿,自是不能只顾着书本上宣扬的所谓正统、大义。

莫不是正统之下的侄儿把刀都架到他脖子上,他还要恭顺地喊‘万岁’跪下,乖乖受死?

“世有三亡,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在朱棣看来,他朱允炆之所以会有落败的下场,便是将好好的正统的‘正’转为‘乱’、‘邪’、‘逆’。

靖难之变,终究还是来了。

朱棣在此间行军的过程中,因属下的背叛,中埋伏受困于险地,得幸随行的人中有擅长挖洞的钻地鼠祝良救了他一命。

朱棣因而不禁忆起自己与徐青青相遇的缘分,若非有她,祝良如今也不会在他身边。因念及徐青青,太想着与她早日团聚,朱棣的干劲儿便更足,他定要将这些麻烦彻底解决,也好在以后能跟着徐青青一起在红梅苑悠闲养老。

……

永乐元年,朱棣登基为帝,封徐氏为后,大赦天下。

“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济朕艰难同勤开国,今寰宇肃清朕登大宝允赖相成宜正位号,今特遣使奉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以奉神灵之统母仪天下。”

徐青青戴着九龙四凤冠,在两侧百官的矗立之下,一步步走向身着衮冕服的朱棣。

或许是朱棣在这身造价不菲、材质极好的衮冕服衬托,又或者是环境氛围使然,总之徐青青这一刻觉得站在她面前的朱棣神武无比,帅出天际了。她当初怎么就那么幸运呢,一不小心就‘色’到了一位这么好的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