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历史(第2/3页)

就像相对论告诉你,时间可以被弯曲,人可以回到过去,但这不代表通过这理论你就能完成实践。但是有了炼金术,则可以跳过实际问题。

但是在这个空间里,江鸿源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与亚历山德拉·劳勒的系统构造学结合起来以后,却发现,原来彼此之间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

亚历山德拉·劳勒的系统构造学在于发现,江鸿源的炼金术则在于实现。

当两者结合时,许多问题会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

于是他接替了亚历山德拉的研究,开始了真正的真实炼金术的创造。

与亚历山德拉不同,江鸿源在空间本身就是相当强势的人物,因此在那之后不久,江鸿源拉拢了一批有着同样丰富的知识与经验的冒险者与他合作,对系统构造学进行进一步的升华。

努力之外,有时还需要一些机遇。

江鸿源所处的时代,正是梦想空间第三纪时期。

这个时候,主宰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神秘性无法完成对人类的控制,所以继第二纪的血腥纹章之后,主宰在第三纪推出了通天塔,允诺只要冒险者完成所有任务,就可以回归,同时也接受了冒险者自我改善生活条件,创造一个荒野城市的要求。

这就是灰烬之都的由来。

当然,那个时候它不叫灰烬之都,而叫希望之城,因为通天塔就是他们回家的希望。

在起初,通天塔的存在的确缓解了冒险者的反抗情绪,因为他们的战斗不再是毫无意义的战斗至死,而是有了回家的可能。

但是随着一场场战事下来,随着从来没人能够完成通天塔任务,冒险者们渐渐明白,这个所谓的希望之塔,不过是海市蜃楼般的空幻泡影,是主宰欺骗大家的手段。

他们再次愤怒了。

那个时候江鸿源对真实炼金术的研究与发展也已到了一个顶峰阶段,但是受制于一些瓶颈,他依然无法完成最后的突破。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联合一些冒险者,开始对希望之城进行全面动工,以“扩大人类聚居地,加强防卫安全,争取更多人的生存”为理由,对希望之城进行大规模的动工改造。

对于这一个做法,主宰当初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江鸿源竟然会借着扩建希望之城的机会,同时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他借着破土动工扩建城市的机会,趁机接近通天塔。

通天塔是由主宰借助系统对空间能量的操纵制造出来的,它本身就是空间规则最大成的体现。江鸿源借助系统构造学,通过对通天塔的研究,竟然一举解开了诸多当初想不通的问题,完成了一次系统构造学上的重大突破。

借助于这个突破,他获得屏蔽主宰感知的方法。

第二件事就是他借着这个工程开始了地下六芒星大阵的建造。

六芒星大阵的建造耗时持久,一直到江鸿源死其实都未能完成,但是他活着的时候,却为这个大阵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并提供了理论上的消灭主宰的方法——精神湮灭。

精神湮灭,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对人的精神层面发起一次强大冲击。由于奎雷斯人是精神体,因此这一攻击方式对奎雷斯人是致命的。江鸿源认为他们有希望借助这个大阵将所有奎雷斯人一举消灭。

在江鸿源死后,这个六茫星阵由他的好友兼继承人方皓博,丹·道特以及鲍尔德继续领导进行。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出现了。

擅长于系统构建的丹·道特在一次星阵建设中,无意中发现,在一次小规模的能量冲击试验中,他们的星阵能量竟然与空间能量产生了一定程度共鸣。

这种共鸣可以超脱他们起初的设计,不再是按照固定程序进行,而是可以直接下达指令。

也就是说,他们在无意中已经碰触到了操控空间能量的门槛。

这个发现令所有人欣喜若狂,他们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可能带给他们比期待中更多的收获——一个空间操纵系统。

他们甚至可能运用这个系统代替主宰,成为空间之神。

发展的方向因此而出现了分歧。

方皓博坚持应当优先精神湮灭,先以消灭主宰为首要目标。

丹·道特则坚持应当优先构建空间系统,渗透主宰的梦想主系统中。

鲍尔德则认为应当借助系统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甚至成为真正的无所不能的神。

丹·道特和鲍尔德的想法虽然在用处上有所不同,但手段都是构建系统,因此这场争议最终以两人胜出告终。

精神湮灭大阵最终没能成型,但还是保留了部分能力,而大阵则向着以构建系统为主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