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沉没的国度 10(第2/3页)

小国代表则提出,不能机械地分配,而应该将每个国家的国情、政治、经济以及接受后的长期性展望等,各种具体条件都考虑进去,由联合国来直接进行有关接受移民的交涉。

恩比委员长说:“这也许是比较理想化的做法。可是,显然这样做已经来不及了,稍后,我们再请布朗·巴格中将为我们谈谈,关于将来输送计划的一些考虑。在这里,我要先公布一下由日方特别委员野崎先生所提交的报告里的一些重要数据。这一年来,由日方一直单独进行交涉的结果显示: 至此,有十八个国家同意接受日本的难民,答应接受的总数达两千万人。除此之外,已经居住在海外或已完成了退避的日本人,有一百几十万。同时,日本还得到了联合国托管委员会的临时承诺,计划向由联合国托管的东伊里安及密克罗尼西亚等岛上,输送五百万至六百万人。不过,就是加上至此日本在海外合法取得的,或者向受委托的地区移住的一百五十万,这样获得安定移居地的日本人,也还不到三千万人,日本民族一亿一千万人中的四分之三还没有着落。当然,关于移居地,也许还可以考虑先让他们紧急撤离,然后再花长时间来进行交涉和寻找更合适的区域。不过,问题是:各国还只是同意接受短期性的难民,而并非同意移居其国家的“移住—居住许可”。也就是说,仅仅提供一个临时避难的场所。关于这一点,也仅仅做出了接受上面所列人数总额的承诺。关于移民的接受及居住许可,除了在公开发表变故前日本已经有支配权的部分,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没有做出回答。我们这个委员会的当务之急,便是在这不满一年——确切地说,是在六至八个月的期间内,与全世界各国交涉,无论如何都必须得为剩下的那八千万人落实避难场所。完成了此项任务后,接下来还必须开始替一亿一千万人寻找永久居住地。”

约旦代表茨格皱眉摇头说:“可是,虽说是短期避难,如果延长期限的话,接受国家将有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当地居民的反感、帐篷的贫民窟化、发生疫病、冲突、犯罪以及与官厅间的矛盾,这些麻烦事都将会发生。”

“虽然这样说实在有些不妥,但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期待着约旦那些痛苦而宝贵的经验,能派上用场呢。茨格委员……”恩比委员长用黑黑的手掌,托着下颌说道,“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经验……”

“说实在的,没办法预测……”

茨格代表取下眼镜,用手揉了揉又黑又粗的眉宇,然后耸动了一下肩膀,把手放到了桌上。

“这种规模的难民……真是前所未闻。我国的那点儿经验,恐怕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吧。七十多万巴勒斯坦难民,就这个数目也是我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呀,已经足够让我们焦头烂额了……我要提醒大家一下,我国人口现在只有不到二百五十万人,而目前我们必须要安顿的人数,是它的四十六倍。这样规模的人员移动……”

茨格代表的肩头,好像不由自主地震颤了一下。

孟加拉国代表似乎准备举手要求发言,但列席秘密会议的布朗·巴格中将已抢先举起了手。

中将说:“我倒没什么特别的发言……第二次大战结束时,我曾作为一名少尉,担任了帮助日本人从中国本土撤离的工作。就我的印象,我觉得日本人在那样的场合下相当听话,不会发生混乱。”

苏联代表德尼金插了一句:“是的,只要手中没拿武器,日本人作为集团,是极其顺从和好管理的……即便发生了内部冲突, 他们也能在内部自己处理好……”

布朗不理会苏联代表的插话,而继续往下说:“在其他地方,虽然也听说发生了一些麻烦,但似乎是监视扣留方存在问题的情况比较多。正如大家所了解的,联合国军队进驻日本,也奇迹般地顺利。”

印度尼西亚的阿路郡先生插话说:“不过,也不能说日本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和平的,这是在前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目共睹的。他们很团结,是一个精力非常充沛的民族……撤离后,日本的自卫队怎么处理呢?解除武装吗?总不至于把这些也带到避难地去吧?”

斯珀波洛斯事务局长回答道:“从展开撤离工作的阶段开始,它将暂时归入联合国救援总部的指挥之下。目前所考虑的方案,是先归入安理会之下,听候指挥。不过,即使做警卫工作,指挥官也必须由联合国派遣的军人担任。”

恩比委员长黑黑的脸上,洋溢着激动和热情。他说道:“总而言之,现在不是害怕日本的时候,而是必须拯救日本的时候。所以在我看来,本森提议的计算方式如何姑且不论,但作为基本精神是应该关注的。诸位,这并不是民族和国家彼此之间的历史性对立,或利害冲突之类的人为灾难。这场灾难对日本国民来说,也不是自作自受或因果报应。这是一场将袭击全人类的百分之二点五,这样一个巨大人口比例,亘古未有的自然灾难。三十七万平方公里,这个巨大的由这个世界上优秀勤劳的民族辛辛苦苦耕耘出来的,承载着多达几万亿美元财富的陆地,将要被破坏殆尽。迄今为止,联合国曾经经历过好几次,需要国际援助的大自然灾害。希腊的地震、孟加拉的台风、叙利亚的蝗虫灾害,以及最近发生的秘鲁和尼加拉瓜的大地震……关于这些,难民救济高级事务署的斯珀波洛斯应该很清楚。可是,这次是远远超过了以上我们经历过的,除了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外,应该是有史以来人类从未经历过的巨大灾难。就像专家学者们一致预测的那样,这场灾难仅局限于远东的一角,对居住在其他地域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但是,从受害人数和对世界的影响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对这场大灾难的救援工作,是对我们人类的一个考验。有效的救援,当然也会理所当然地考虑地域差别、过于悬殊的收入差别、各国存在的问题等因素,但作为大前提,与核武器问题、宇宙利用、海底的和平利用等问题一样,如果全体人类不团结一致地来应对这场灾难的话,单从灾害的规模来考虑,恐怕难以战胜。因此我认为,首先应该在各地区,确定要团结一致地来面对这一问题的一致姿态,在此基础上,再从各地区、各国各自的角度,来开始进行对这场灾难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援助。不,准确地说这是一场战斗。各国应该在统一意志的前提下,来接受商谈分配人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