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小组赛落幕(第2/4页)

英格兰人赢得了比赛,但是东道主乌克兰肯定会感觉到不服气,在英格兰与东道主乌克兰的欧洲杯D组比赛中,主队的一次射门明显越过了门线,但无论是主裁判、边裁还是门线裁判,都没有做出正确的反应。

虽然乌克兰这次进攻之初有越位的嫌疑,但更引人关注的还是门线上的这次误判,特里把球从门里勾出,当时的门线裁判就在底线处,俯低身子目不转睛的盯着球门线,可对这个已经越线的球,位置绝佳的门线裁判却毫无反应。

那一刻他在干什么?

难道也在思考人生?!

2010年世界杯上的兰帕德冤案,加剧了人们对门线球判罚的争论,在此压力下,欧足联率先变招,在欧冠和本届欧洲杯上都增设了门线裁判,不过试行至今,从小过来看,门线裁判不过是个近距离的观众,而当最需要他们发挥作用时,却又闹出了这样的笑话,在间隔数米,直勾勾盯着门线的情况下,仍看不出球是否越线,如此说来,在球门后戳这么一个人,作用不能不令人质疑。

其实说到底,裁判也冤,因为是人就会犯错误,尤其是球越线与否这样重大的决断,门线裁判难免会在压力下出现犹豫、拿不准、不敢判的情况。

说到底,人性是有弱点的,人的判断会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难免产生偏差,如果说错,错就错在制度上,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有可以取代人为判断的相关技术,但执掌足坛的机构却迟迟不引进使用,以致于类似的冤案一再上演。

英乌之战的这个球,让“思考人生”的门线裁判“一战成名”,也是对门线裁判制度的巨大挑战。

实际上,国际足联已酝酿引进“门线鹰眼”制度,用摄像机加电脑来取代肉眼,相信随着相关科技的不断成熟,这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至于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谈论马拉多纳上帝之手时那句“误判是足球魅力一部分”的名言,也将随着对公平公正的终极追求,而被时代抛弃。

本场比赛之后,东道主乌克兰成为了本届欧洲杯小组赛上最后一支告别的球队,不过比赛中被底线裁判无视的那个进球,却令乌克兰全队都愤怒不已,在赛后,主帅布洛欣更是显得非常愤怒。

“在球场上,有五名裁判,而那球已经越过门线五十公分了,可是却依然不算进,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五名裁判在场上呢?我们踢了一场很好的比赛,即便是英格兰人也应该觉得他们获胜非常幸运,我绝不为我们的球队小组出局而感到羞愧,我们丢球有点儿不走运,而且有能力扳平,但是他们却不给我们庆祝的机会,不过即便如此,乌克兰还是踢出了一场很好的比赛,英格兰只是靠着反击踢球,在下半场他们也没有太多机会,但是这注定不是一个属于我们的比赛。”

在乌克兰输给英格兰,未能在欧洲杯获得小组出线权之后,“核弹头”舍甫琴科也宣布正式从国家队退役。

已经35岁的舍甫琴科,是乌克兰国家队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在为乌克兰出战111场比赛中,他一共打进了48个进球。

带着愤懑、不舍、别离,惆怅情绪袭满全身的舍甫琴科,走完了他在本届欧洲杯、也是他最后一次国际大赛的历程。

首场比赛惊世轰天雷,全世界球迷都在赞颂他的老当益壮,次战虽未有建树,但贡献两脚威力巨大的射门,末战带伤出场二十分钟,却连一次射门和威胁传球都没有,尽管人们依然对他有着很深的期待,但是越来越低迷的表现,和他自己不服老,但却存在的偏高龄岁数完全对应,现在的欧洲杯,怎么会成为35岁以上老将的乐园?何况还是主打青春牌的前锋。

但没有必要去絮叨分析舍甫琴科今日的表现了,这样的大赛强度,头两场球能坚持下来,而且战果卓著,就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心,最后一仗不上又如何?

可国家队需要他,布洛欣在最后必须进球的时刻,第一时间还是想到了舍甫琴科,作为上一代乌克兰伟大的球员,布洛欣清楚舍甫琴科这样级别的选手,能给队伍在关键时刻带来怎样的额外动力。

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铁马冰河般十八年国家队生涯,能以战斗而不是观看的方式来结束,对于舍甫琴科来说,也足以值得欣慰了。

最后的二十分钟,舍甫琴科倾注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了和阿什利·扬争球,不惜把对手铲得飞起,为了那个进门却没算的球,他就像是情绪难以自控的年轻队员一样,在赛后去拉拽裁判扯皮,尽管这种说理毫无实质意义,对裁判的不服,其实就是不舍,不舍得自己就这么结束在欧洲杯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