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开场(第5/6页)

2009年,厄齐尔首次得到德国国家队主教练勒夫的征召,并在2月11日德国队主场对阵挪威队的友谊赛中,第78分钟替补中场球员特罗霍夫斯基出场,完成了其在德国国家队的首秀。

2010年南非世界杯,厄齐尔到目前为止代表德国队打满五场比赛,并在对加纳一战中打入一球帮助德国队出线。

目前已经有消息称,西甲的皇家马德里对厄齐尔非常感兴趣,希望将其带到伯纳乌球场,如果能够成行的话,技艺精湛的厄齐尔或许能够超越前辈舒斯特尔,成为西甲赛场上,最为成功的德国人。

前锋波多尔斯基,波多尔斯基同样是年少成名,随后对他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择为波兰还是德国国家队效力,波兰和德国媒体在这个时候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手段劝说波多尔斯基选择自己的国度。

国家队方面,在波多尔斯基争夺中,德国队表现出的态度更加积极,波兰方面的不作为,也让更倾向于波兰的波多尔斯基无可奈何,最终在2004年,他选择了德国队,在与匈牙利队的一场友谊赛中替补出场,完成了国际比赛的首演。

此后,波多尔斯基入选了德国队参加2004年欧洲杯的阵容,他当时是全队中最年轻的一位,在与捷克队的比赛中替补出场。

2006年世界杯,波多尔斯基已成为德国队主力,埋伏在球队王牌前锋克洛泽身后寻找机会,他在与厄瓜多尔队的小组赛中打进一球,随后又在1/8与瑞典队的比赛中接克洛泽连续助攻打进了本队的两个进球,帮助德国队2:0淘汰对手。

2008年欧洲杯预选赛中德国队13:0大胜圣马力诺队的比赛当中,波多尔斯基一人打进四球,他也因此称为了德国队历史上第三位一场比赛中打进四球的球员,前两位分别是大名鼎鼎轰炸机穆勒和前任德国队队长巴拉克。

欧洲杯正赛阶段,波多尔斯基在与波兰队的比赛中,再次接克洛泽连续助攻打进两球,这次杯赛德国队最终打进了半决赛,不过最终再一次屈居季军。

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中,波多尔斯基为德国队打进六球,是队内的最佳射手之一,世界杯上他和球队王牌前锋世界杯首席射手王克洛泽的锋线组合仍然是主帅勒夫的首选。

2010年世界杯,波多尔斯基作为主力边前卫征战南非,在世界杯进行的一场小组赛中,德国4:0大胜澳大利亚队,波尔蒂王子代表德国队第71次出征,并在比赛进行到八分钟时,打进一粒漂亮的进球,使国家队进球数达到38个。

同样在2010南非世界杯进行的八分之一淘汰赛中,波尔蒂王子打入了本届世界杯的第二粒进球,帮助德国队以4:1大破英格兰,连续15届打入8强。

前锋克洛泽,他绝对是新世纪世界足坛最伟大的前锋之一,德国国家队擎天一柱,是德甲赛场最强大的全能攻击手,总共在306场联赛攻入121球,并有79次助攻,直接制造200球。

克洛泽曾获得两次德甲联赛冠军,五次德国国内杯赛冠军,以及射手王、助攻王、最佳球员、足球先生等荣誉,成就了德国足坛荣誉大满贯。

克洛泽是德国足球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也是自贝肯鲍尔1974年创立自由人战术体系,直到21世纪后对德国足球的技战术革新,影响最深远的球员之一。

克洛泽出道前,由于球队年龄老化以及人才的凋零,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的德国队只能是国际比赛中的防反高手,战术体系的落后,使这支曾经的王者之师战绩不断下滑。

一批老将退役后,球队的反击战术顿时失去了主心骨,如果说在2005到2008的三年间让克洛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最大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是德国队本身。

这一时期的主教练克林斯曼和勒夫发现,可以覆盖球场前三分之一区域、具有绝对统治力、能传擅射的克洛泽,已经有能力使球队的进攻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德国队的战术逐渐从过去的防守反击,演变成了快速、强悍、直接的整体压迫式打法,在克洛泽的引领下,巴拉克、施耐德、弗林斯强大的中场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大赛屡获佳绩。

在德国队的战术体系中,克洛泽不但要最大程度上吸引对方的防守注意力,门前第一点的攻门、第二点的控制也是他的责任,必要时还要拉到两翼策应,当然回到中场接应也是他经常做的。

甚至于在德国队后防告急的时候,克洛泽还会对位盯防以及补防,他取代了之前的中前场核心巴拉克成为球队前场的新支点,成为国家队的绝对进攻核心。

压迫式打法之于克洛泽,犹如石中剑遇到了能拔出他最适合的主人,这种打法又帮助克洛泽走向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其他队友受益匪浅,尤其是后辈波多尔斯基、施魏因斯泰格和新生代的厄齐尔、托马斯·穆勒,等到他们开始全面地展现自己的真正实力,德国足球自此开启了攻势足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