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意大利(第3/3页)

对于球员特点而言,留心一下这些年来意大利走出来的足球人才就知道,其中有世界上最好的守门员,最好的后卫,也有世界上最好的前锋,但很少有世界级的中场。

意大利国家队的中场人选有两个特点,一是亚平宁半岛盛产9号半球员,如巴乔,佐拉,以及现在皮耶罗和托蒂,但缺少以组织能力见长的10号球员。

二是有些技术不错的多为工兵型的后腰,但一直没有好的边锋。这种后腰在进攻方面同其他国家的后腰有很大不同,他们主要通过长传和远射来威胁对手球门,很少看到他们像兰帕德和杰拉德那样多次冲到小禁区里去射门。

边锋倒是新出来一个卡莫拉内西,还是从阿根廷进口的,意大利的风格更愿意让边后卫在边路进攻。

缺少一些有特点的球员,这也是意大利队的弱点。

意大利队近几次大赛都流年不利,2002年碰上韩国,领先后在终场前被扳平,加时赛突然死亡被淘汰。

2004年欧洲杯连小组都没出线,身怀绝技,但没有足够多的机会表现,在成绩表屈居众人之后,真是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不过看过此前意大利与德国的半决赛,给迪甘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凭借堪称艺术的防守,意大利就能不断取得胜利。

德国与意大利的半决赛对决中,在德国被淘汰之后,现场转播镜头敏锐捕捉到了一位德国女球迷潸然泪下的情景。

的确,伴随着德国队本届赛事的高歌猛进,德国球迷可以说是最为幸福和快乐的球迷群体之一。

而反观意大利,一路走来一如继往磕磕绊绊,保持了参加大赛的“慢热”传统,却在半决赛爆发。

2:0的比分,延续了德国队在世界大赛决赛圈中“逢意不胜”的纪录,也造就了德国球迷的伤心时刻。

上一场比赛中,意大利队用无懈可击的防守令德国队无计可施,如果不是前锋球员多次错失单刀球机会,比分将更令德国人难堪。

面对意大利队的“钢筋混凝土防线”,“德国战车”全场比赛中机会寥寥无几。更为重要的是,意大利的严密防守体系,让德国队人失去了前几场比赛中对比赛的掌控能力。

比赛的胜负手,在于意大利队打出了自己的风格,而德国人则迷失了自我,从而使得“蓝衣军团”再次成为最后的胜者。

作为世界足坛的传统强队,意大利队一直以防守见长,并将防守演绎成了一种艺术,可以说防守意识已经融入每一代意大利球员的血液之中。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身为中场球员的加图索,在内斯塔手上之后,客串中卫时表现也可圈可点。

在这届世界杯当中,可以频繁的看到对手的致命传球和突破屡屡被意大利球员在最后一刻恰到好处地一脚破坏,而无论对手如何精准跑位和穿插,其周围都会有意大利球员亦步亦趋的身影。

特别是之前意大利与德国的首场比赛中,施魏因施泰格带球时遭遇五名意大利球员“围攻”的场面,在一度成为新的网络“热图”的同时,也是对意大利队紧逼式防守态势的最形象诠释。

即使对手突破了层层防守,依然要面对意大利队的世界级门将布冯,他的高接低挡力保意大利队的球门不会被轻易攻陷。

当然,依靠单纯防守并不能确保意大利走向胜利。人们可以看到,本届赛事意大利队的真正核心不是以往的托蒂,而是皮尔洛,他和多次做出世界级扑救的布冯一样,都是眼下这支意大利队的现象级球员。

依靠皮尔洛在中场的精心调度,意大利队才能将密集防守切换成有效进攻,而他从容不迫的场上气度更是整支意大利队的定心丸。

从“金童”罗西,到“忧郁王子”巴乔,再到现在的皮尔洛和布冯,意大利持续涌现着“定海神针”式的核心球员,并引领着意大利队不断前行。

分析意大利和德国等强队的取胜之道,其要义就是坚持自己的打法和风格,并用一代又一代球员薪火相传的方式让这种风格延续下去。而在固守传统的同时,传统强队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磨砺和改进着自己的打法。

迪甘想要带领比利时队赢得这场胜利,归根结蒂最大的麻烦就是三个,战术大师里皮,意大利式的严密防守,以及意大利的定位球进攻。

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是要实际操作起来可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而且意大利有弱点,比利时这边更加麻烦,迪甘相信里皮肯定已经看出来了,他是个非常精明的人,肯定会抓住比利时的这些弱点,然后在他的手里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