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6/6页)

还是马拉多纳,还是世界杯。1994年美利坚之夏,对于阿根廷足球来说,绝对是耻辱性的记忆。因为吸毒,球王马拉多纳被剥夺了比赛的资格。少了精神支柱,阿根廷队就像是孤魂野鬼。在球场外目睹阿根廷被罗马尼亚淘汰,马拉多纳掩面哭泣。电视画面是没有生命的,可正是通过电视机,人们永远地记住了马拉多纳,一个爱哭的孩子。

巴蒂斯图塔,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剽悍狂放的巴蒂是坚强的,即便是像关云长公一样刮骨疗伤,大概也不会流泪。但那一次,人们亲眼看见,巴蒂流泪了。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埋葬了无数英雄的梦想,也埋葬了老巴蒂最后一次代表阿根廷捧起世界杯的心愿。

2002年6月12日,阿根廷对战瑞典,胜者王侯败者寇。尽管贝尔萨在场边如热锅上的蚂蚁,来回丈量着中线到阿根廷替补席的距离,可随着斯文森那道精妙的弧线,阿根廷不得不踏上回家的旅途。出局了,一代球星的世界杯之梦就这样醒了。被克雷斯波替换下场的巴蒂,在场边悲伤的哭了。足球就是这样。也许,正因为有了眼泪,足球才变得更加的完美。

提到悲情人物,自然不能不提巴乔,1994年的美国玫瑰碗体育场,注定是巴乔此生最不堪回首的伤心地。在那片神秘而又奔放的土地上,意大利人有精彩的演出却也有悲戚的绝唱。神勇的巴乔,率领着意大利队从小组赛一路杀进了决赛,但是,面对罗马里奥领衔的巴西队,意大利人却再也没有能够创造神话。

在点球大战中,此前有如神助的巴乔站在塔法雷尔面前,一脚将球射向了看台。巴西人欢呼雀跃,但巴乔唯有黯然神伤,双手叉腰暗自流泪的镜头,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变成了记忆的永恒经典。

或许不应该把齐达内也归结到悲情人物当中,他拥有过世界杯,欧洲杯,拥有过人们所能想象的一切荣誉,但是当齐达内那落寞的背影消失在体育场尽头的时候,就算是作为对手的迪甘都忍不住眼睛酸涩。

齐达内走了!

虽然比赛还没结束,但是人们有理由相信,这已经是足球大师留给人们最后的记忆了。

因为迪甘站了起来,虽然脚步踉跄,但他还是拒绝了被换下场,坚定的站在了足球的前面,距离禁区只有一步之遥。

没有助跑,当主裁判的哨声响起之后,迪甘直接一脚,将球踢了出去。

足球带着剧烈的旋转,绕过了法国队的人墙,然后飞快的下坠,巴特兹甚至都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映,只能转头,用惊愕的目光注视着足球从一个理论上的死角钻进了球网。

同样没有庆祝,迪甘在踢出这脚球之后,就跌坐在了地上,他的腿已经支撑不住了。

欣喜若狂的队友们簇拥上前,他们想要拥抱迪甘,可是在这一刻谁都不敢去触碰他,只能围着他大声的欢呼,呐喊。

看台上的比利时球迷也疯狂了,他们绝对没想到这场比赛的剧本居然会是这样的,跌宕起伏。

法国的球迷则两眼无神,他们已经预感到,虽然比赛还剩下三分钟,但是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他们想要去憎恨,但是却不知道该恨谁?

迪甘!?

各为其主罢了!

齐达内?

他已经做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还有什么理由去怨恨呢?

迪甘被古尔搀扶着站了起来,他没有下场,他想要留下看着比利时获得胜利。

最终在经过了漫长的补时之后,一切都结束了。

迪甘已经没有了力气去庆祝胜利,比利时的队医飞快的跑到了场上,将他抬了下来,在被抬到场边的时候,迪甘分明看见齐达内站在球员通道的角落里,虽然看不真切,但是那个身影在迪甘的眼中格外的萧索。

迪甘无力的摆了摆手,算是向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告别。

亲手葬送偶像的职业生涯,迪甘不觉得残酷,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一代传奇落下了帷幕,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上场了。

球员通道内的齐达内看着欢庆胜利的比利时人,再看看落寞的国家队队友,叹息一声,摇了摇头,转身离去,他的故事已经结束,接下来是年轻人的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