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艾辛格(第3/4页)

最复杂的装置都安装结束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纯粹的力气活了。城市框架上已经把管道层和机械层维修层都留了出来,剩下的工作就是铺设地面和构造建筑了。

艾辛格的整体施工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模块化设计导致城市里多了很多可动部件,这些东西的能量导线和传动设备搞的城市框架里向蜘蛛洞穴一样,到处都是线。趁他们在忙施工,我拿出了一枚城市之树的种子。这个是从瑞士那边的大地母神殿带回来的那种变种城市之树的种子,这种城市之树比原来的要聪明一些,而且还多一个魔偶的指挥能力,正好这次艾辛格被毁城市之树也遇害了,新城市正好换新的城市之树。我把种子放在了主动力核心上,然后这个植物就迅速的渗透进入了各种建筑内部。新城市之树的特点就是完全看不见它的根系,所有的植株部分都和城市的建筑以及设备融合到了一起,根本不会被发现,而且无法分离。

又忙了一天两夜,城市基本上已经有个大致样子了。城市的主体看起来像玛雅金字塔,由三个依次缩小的梯台堆叠形成。

最下面一层梯台的底部是个边长32公里的正方形,外部垂直高度大约是900米。这个部分是整个城市最大的一个区,我们把它命名为基础层。基础层里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层,它实际上分成了4层。

这四层中最下面一层是机械动力层,那些千斤顶、履带推进器、轨道转向机都在这一层里。而且这一层的活动装甲下面安装有大量的伸缩式武器。艾辛格能飞了,将来可以是要进攻别的城市的,既然我们能飞就要充分利用这个优点。把武器都装在城市下面就可以飘在人家头顶上往下打。其实这些所谓的武器平台根本没有多少是正规武器平台,大部分都是炸弹投掷器,反正我们在人家头顶上,把炸弹直接往下扔就是了,要不要炮意义不大。

基础层的第二层是结构层,这里有备用重力反抗装置以及备用能源系统,主动力核心也在这里,而且城市的生产设备大多都在这里。

基础层的第三层是主要生活层,城市里的NPC以及一些商店之类的都聚集在这里。最上面一层第四层和第三层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城市的跨国传送阵也将被安装在这一层的中心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基础层最上面的第四层也是有顶的,它不是敞开的。这一层的外墙厚度是2000米,不过内部并不是实心的。我们在这墙里留了大量的炮火窗口,每个窗口都用防水隔门挡了起来,而且有移动装甲保护。需要射击时打开窗口把炮管伸出去就可以了,不用时就封闭起来。窗口里面是战斗室,后面有通道相连,再向城市内部延伸一点就是弹药库,这样设计安全可靠还能保证战斗力。

底部的基础层上面就是中间层,这个部分是完全独立的,它和下面的基础层实际上是可以分离的。行会里的技术人员又做了不少履带推进装置以及新的轨道转向机,这些设备都将安装在中间层。中间层的外形也是个梯台,不过它要比基础层小一些,其底部边长只有10公里,外部垂直高度大约700米。

中间层内部一共分三层,最下面的第一层和基础层布局差不多,也有一个机械区。这里有100个履带推进装置和由三个钢轨组成的钢轨转向机。但是和基础层不同的是这一层的机械区都集中在中间位置,外围区域都是空的,而且外墙上有大量的闸门,闸门后面的空间就是港口。这些闸门都使用从亚特兰缔斯定做的特大号防水隔门保护了起来,如果城市下水这里就是战舰的出入口。港口里有特殊的设备可以让城市升空后把水保留在港口里,这样战舰依然可以在港口里停泊,不过想要让战舰出入就必须等城市下水。

因为基础层的最上层是有顶棚的,也就是说中间层的外面有很大一片空场子。我们的人把这里制造了多功能平台,地面上有大量的升降平台,战斗时这些地方的装甲可以打开把内部的武器升起来。当武器平台回收之后关闭装甲,这里就成了平整的平台。其实保留这个平台是考虑到以后可能需要建造空中战舰,所以先把航空港留了出来。这么大区域完全就是个机场,不管多少空中战舰都可以停进去,而且后面的港口只要把水放掉就可以当机库用,设备完善条件一流。

中间层的第二层是我们的NPC军团的营地,我们的图腾兽和守护兽都住在这里。中间层的第三层是行会玩家生活区,这里有职业中心以及复活殿等一些主要事物所,行会玩家的休息室也在这里,而且这边也有少量商业区。

中间层因为在基础层上面,所以相对比较安全些,墙壁厚度仅仅为800米,不过依然设置了大量火力窗口。我们的设计思路是艾辛格不应该有火力盲区。实际上中间层的底部也是有火力平台的,不过中间层平时和基础层都是对接在一起的,所以这些东西都收在内部。如果有需要的话中间层脱离基础层就可以展开这些武器防卫自己的下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