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集(第6/11页)

巷口出现了两个身影。

刘安娜一看,赶紧“喵呜”一声。

被焚烧的餐馆 日/内

女学生们听见“猫叫”报警,立刻往餐馆深处跑去。

“猫”又叫起来,这回是三声,听上去很欢快。

女学生们都停下脚步,回过头,看见站在门口的孟繁明和法比,法比胳膊被肮脏的绷带吊在胸前。书娟摸了摸自己剪短的头发。

法比:(一本正经地转向孟繁明) 哪儿来的一帮脏小子?

徐小愚:法比,是我们!

法比笑了:我还能认不得你们这些鬼丫头?

女孩子们慢慢向法比围拢过来,瞪着眼睛打量他。

法比:你们看着我在想,到底是这地是歪的呢,还是法比是歪的?法比是歪的。以后呢,太平日子回来的时候,南京马路上就有了个歪脖子法比。

他架着拐杖走到书娟面前。

法比:怎么样,风度不错吧?将来混不上饭吃,南京街上就多了个歪脖子叫花子,还有个洋名字,叫(意大利发音) Fabio。

女孩子们还是那样看着他。

书娟:法比,英格曼神父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法比僵住了。然后他向孟繁明耸耸肩:没办法,她们跟我太熟了,我这点把戏她们一看就穿。只要法比装活宝,逗她们开心,一定出了事。(转向女孩子们) 本来我想等你们到了安全的地方再告诉你们的……

刘安娜:神父什么时候去的?

法比:送玉墨她们走的时候,就走了。

孟繁明:今天一早,国际委员会的几位领导来,给老爷子入殓的。就葬在他的五个前任身边。

法比:那块墓地原先是最冷清的地方,现在一点都不冷清了。这几天就躺下那么多人,所以你们放心,神父不会寂寞的。

书娟走到窗口:教堂在那个方向,对吧?

法比和孟繁明以及其他人都不解地看着她。

书娟:我们也送送神父吧。

女孩子们会意了,都走到朝着教堂的窗口边,低下头,双手放在胸前,低声地哼唱起“安魂曲”。

她们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里闪动着泪水。

闪回:五十多岁的英格曼穿着墨绿色的盛装教袍,抱起一个五六个月的女婴儿,放在洒满阳光的洗礼池水里,为孩子洗礼……

这个女婴儿可能是她们中任何一个人。

闪回:六岁的女孩们穿着圣·玛德伦的校服,站成合唱队形,齐声歌唱着,六十多岁的英格曼从管风琴前面回过头,看着她们……

她们轻吟着哀歌,任泪水流淌。

闪回:神父又从管风琴前面回过头时,已经白发苍苍,满面皱纹……这个很少笑的老人在她们的想象中开颜欢笑了。

天空 日/外

《安魂曲》随着焚烧的烟飞上天空……

烟雾融入天上的白云,遮住阳光,又散开;歌声融到阳光里,再撒回地上……

秦淮河 日/外

……洒在秦淮河上的阳光如同《安魂曲》一样悲凉……

一艘乌篷船静静地向前漂流。

河面上漂来放鞭炮后的彩色纸屑……

河面上漂动着游船,船上挂着“欢迎日本民间观光团”的布幅。

一些零星的船也作为粉饰太平的道具,貌似自在地往来在河流上。

乌篷船上伸出一根钓竿。顺着钓竿,我们看到法比坐在船篷里。

摇橹的船老大身边,站着孟繁明。

孟繁明点燃一根香烟,递给船老大,后者谦恭地点点头示谢。

孟繁明:老大,就把船停到那里。

曾经的藏玉楼/黑岩办公室 日/内

黑岩在讲电话,眼前的窗外就是秦淮河,河上游过一艘游船,接着又是一艘,船上日本妇人们的笑声叫声隐约可闻……

黑岩:……那一段路有多少米?

日本士兵:(画外音) 大概五百米,几乎是整条商业街!所有商店饭馆茶馆门口的人行道上新铺的水泥不仅不是速干的,比一般水泥干固得还要慢!并且那些水泥的质量很差,在水泥厂肯定被掺进了大量细沙,还没有干就开裂了!国内有少数左派人士借机攻击派遣军弄虚作假,掩盖日军占领南京后的真实行径……

黑岩:这确实是为了掩盖,不掩盖的话,他们的长舌头还不知道会怎么嚼呢!

曾经的藏玉楼/门厅 日/内

孟繁明匆匆进来,警卫兵上来拦住他。

曾经的藏玉楼/黑岩办公室 日/内

黑岩放下电话,转过身,见勤务兵笔直地站在门口。

勤务兵:(日语) 那个姓孟的中国人求见。

黑岩:真巧。我正要找他。叫他上来吧。

勤务兵:是。

黑岩再次转过脸,看着秦淮河上的游船。

秦淮河畔 日/外

孟繁明和法比乘的那条带篷的船停靠在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