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决策中的“直觉”与“第六感”(第2/9页)

艾森豪威尔说:“高层司令部视察部队的重要性,包括政府最高层官员的偶尔探访,对提高士气的价值几乎是无法忽视的。当士兵在任何地方看到非常高级的长官出现时,他们都会感到很高兴……”

艾森豪威尔探访士兵的作风已经发展成一种非正式及友善的密切交往。对他而言,他当然不可能探视其司令部内所有的士兵。但当他和其中的个别士兵或少数群体谈话时,无形中与那些士兵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而参与聊天的士兵们就一传十、十传百地将他们的经历告诉了其他人。因此,这些话题就在数以千计的士兵间流传着。当故事被传开时,总是被加以夸张地渲染,但在报道中艾森豪威尔将军是很私人化的人,他不是神,是一个人。当他从报纸读到有关其巡视部队的故事时,都会感到困扰。因为如果文章作者认为巡视部队的目的只是为了作秀的话,那么将丧失提升士气的效果。

但是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一言一行无法总是脱离媒体的注意。有一次,就在 1945 年 1 月,当部队正前往巴黎期间,他展现出了令人出乎意料的表演能力,这个故事经军中的《星条旗报》(Stars and Stripes)扩散到了世界各个角落的美国士兵中:

上周在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一条呼吁捐献 O 型血,并需立即送至前线的消息传到总部。

几天后,自愿献血的官兵在医务所前面排队。起初并没有人注意到一个军官走进房间。他躺在担架上,一个护士急忙在他手臂上绑上压血带。

躺在隔壁担架上的士兵懒散地东张西望,并向旁边看了一眼,然后惊讶地再仔细一看,结果发现躺在隔壁的那个人是艾森豪威尔上将。

其中一位军医康拉德·J.西格林(Conrad J. Segrin)说:“与其他士兵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艾森豪威尔走进来输完血,然后喝了一杯咖啡就离开了。”

在排队中有一位士兵看到艾森豪威尔走出来,他向旁边的人说:“嗨,如果那一袋血输在我身上,或许我就可以当上将军了。”

艾森豪威尔听到他的话,转身并面带微笑的说:“如果你真被输了我的血,我希望你不要遗传到我的坏性格。”

在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紧锣密鼓的准备时,艾森豪威尔将军下属的高级指挥官同样会巡视部队。在对欧洲进行大反攻之前的 4 个月,从 1944 年 2 月 1 日至 6 月 1 日,艾森豪威尔总共视察了 26 个师、24 处机场、军舰及无数的厂库、医院和其他重要设施。布莱德雷、蒙哥马利、斯帕茨和泰德等将军也都效法艾森豪威尔,采取同样的行动。他们视察部队的行程都是从无数研讨会及参谋会议中勉强安排出来的。虽然这些高级将领有众多的工作要处理,但他们总是尽量抽空去巡视下级部队。

艾森豪威尔的朋友有时极力劝告他放弃或至少缩短探访士兵的时程。他们告诉艾森豪威尔,他能亲自谈话的人,充其量也仅是全部士兵中的少数人而已,但却使自己疲于奔命、成效不彰。但艾森豪威尔并不同意或听从这些善意的劝告。他说:“首先,我觉得从官兵的谈话中,我可以准确地了解士兵的心理状态。我与他们几乎无所不谈……只要我能使士兵与我对话。我认为,这可以鼓励士兵与他们的长官交谈,而这种习惯可以提升效率。”他相信,如果士兵知道他们能跟高级将领交谈的话,那么他们自然不会害怕与他们的排长、连长讲话。他希望自己的范例可以鼓励低级军官多与士兵接触,并从他们身上了解更多的信息。艾森豪威尔说:“战场上带着步枪的众多士兵中,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充满主动性与创造性。如果他们可以自然及无所限制地跟其长官交谈,那么他们所贡献的才能智慧将对全体有很大的助益。”他最喜欢问士兵的问题之一是:你的班或排上最近是否有发现任何可以改进战斗效率的新花招或小玩意。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在促进“彼此间的信任,大家同是一个团体的感觉,这是团队精神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1944 年 12 月,因为盟军间的某一决定有利于英国,艾森豪威尔得知某些美国士兵正在传言“艾森豪威尔是英国拥有的最优秀将领”。这个事件令他很困扰。当这谣言刚开始流传后不久,他就到前线巡视。巡视之后,美联社特派员韦斯·加拉格尔(Wes Gallagher)递了一张便条给布奇上尉,部分内容是:“我想你可能想要知道,将艾森豪威尔最近到前线巡视一事与最近美国部队的谣传联想在一起,结果显示出‘(艾森豪威尔)是英国拥有的最优秀将领’的流言似乎已完全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