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第3/3页)

“二战”后期担任中国战区的美国资深指挥官阿尔伯特·魏德迈(Albert Wedemeyer)将军,对领袖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观点,发表了看法:“不,我不同意。我认为有些人具有较好的机会发展为领导人才。这主要是由于这些人对各项活动的兴趣都非常高,这使他们成为了好的领导人。我认为大多数天才都是辛勤工作的结果,任何年轻人,只要他具有勇气及毅力,有一般的体格及心智,就能够造就一个美好的人生。能有多大的成就,就依赖每个人了。通常一个好的领导人都具备永不停止的好奇心这项特质。”

通过以上这些“二战”期间获得极大荣誉的战时将领对经验智慧的分享,为美国军事将领提供了一些思考的方向。即使是那几位支持“领袖是天生”这种理论的将领,也相信领导人的某些与生俱来的特质必须通过后天培养才能发挥出来。其他人相信,如果用心培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导人。所有人都强调教育、经验、学习以及环境对培养领导人的重要性。所有“二战”后的将领都同意领袖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培养的,但是他们也指出一些特质有些人生来就具备了,而这些特质在领导才能的发展上十分重要。

研究伟大的军事将领以及古典作家对战争的看法都是培养军事领袖过程中所必须的,因为战场上的胜利都是由无数男女赢得的。武器会改变,但是人性不变。美国永远需要受过良好训练的将领来赢得战争。柏拉图曾说:“只有死去的人,才真正看到过战争的结束。”战争是不是人类的常态呢?看起来似乎如此,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军事领导才能。在过去的战争中,我们很幸运,因为都有时间作准备。现代战争不允许我们有很长的准备时间,一个以捍卫世界自由为己任的国家必须作好即时战争的准备。我们再也无法依赖英国、法国等国家把敌人牵制住,让我们有几年的时间来决定是否参与一场冲突,但只有这样,才有充裕的准备时间来投入战争。在未来,我们有可能是最先被敌人攻击的目标。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曾经有人和我提起,我所探讨的主题并不是领导才能而是将道,或者某项特质不是领导者而是参谋军官。有人谈到我所研究的不是领导而是指挥,也有人说这是行政或管理。我们不需为所用的名词争论不休。这本书是讨论为将的书,为什么他们会成为高级将领?当他们担任高阶职位后,如何实际承担与执行其职务?用来描述及包含他们所承担与执行过程的名词,就是“领导才能”(leadership)。

在比较这些人领导才能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人具备一些人格特质,而这些特质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我并不期待,也不保证在研究和了解这些特质后,每一位读者都能获得像这些将军那么高的成就。但至少我可以确信,这将会使一般人变得更好。如果我们在领导才能的训练上不用心,那将是一个很大的错误。领导才能也不应该是其他训练的副产品。所有国家的军事出版物中都列举了如何去领导别人的经验法则,但是只列举出一些原则还是不够的。成功的领导特质必须被赋予生命与意义。

坊间关于军事领导才能的出版物都有相同的论点,成功的领导统御一定要具备一些特质:大公无私;自愿参与决策过程及承担决策责任;具备并发展决策过程中高品质的“直觉”及“第六感”;憎恶“唯唯诺诺的人”;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有明哲导师教导,尤其是与作决策的人关系密切;了解体恤并关怀部队的重要性;认识到下属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在美国军方晋升到什么程度。最伟大的是一个人的风格,这是领导才能的一切。风格贯穿所有成功领导才能所需的基本特质。本书的宗旨是赋予风格一个生命与意义的诠释。风格无法真正地被定义,一定要用描述的方式来研究,这就是本书要努力做到的。

我们要赋予领导才能一些真实的意义。唯有通过著名人士与杰出领袖,我们才能看到生动的领导才能。如果这个说法不正确的话,那么将所有必要的特质一一列出,就可以期待每一位读者都能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但实际上,成功所需的特质并不只是这样一张清单。我们需要的是对这些领导才能和成功特质的描述,让读者能有深刻的体会。这就是我从《十九颗星》到《为将之道》的写作目的。这两本书都不是针对如何成为成功的军事领袖的唯一解答,但它们确实提供了一个答案。

在我访谈过的领导者当中,大家对什么是成为成功军事领袖的最主要因素,有以下的一致性看法:建立一个领导的行为模式。这些在“二战”、朝鲜战争、越战、伊拉克战争中承担过重要军事责任的将领们都支持其他人对于成功领导人的卓越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