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进攻柏林?这就是骗局!(第5/5页)

1944年3月,在冰雪尚未消融的东线,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1辆1943年型T-34∕76中型坦克搭载着冲锋枪兵,经过1辆被击毁的德军“虎”式重型坦克——如苏德双方都认同的那样,冬天是苏军的“朋友”。

此外,德国人也习惯用他们的“种族论”来解释苏军军纪散漫的原因——斯拉夫人容易自满的特性。在没有长官在场的情况下,士兵们会喋喋不休地恐吓别人,用以炫耀自己。同时,士兵们又非常害怕长官,他们绝对服从命令,对任何上级的命令都不假思索,面对表扬会狂喜,善于阿谀奉承长官,却又在背后议论长官。有的时候,他们坚信自己是个大英雄,在任何艰苦的战斗中,他们都要挺身而出,以自己的性命拯救他的战友、他的国家,也许他们生存的意义就在于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取别人的性命。

战斗打响之前,苏军坦克兵们的士气非常高昂。和空军一样,他们在这场残酷的战争初期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失败”成了他们的代名词。现如今,他们终于可以自豪地挺起胸膛,体验胜利带来的喜悦。他们就像骑士般英勇顽强,特别是在“伟大”的希特勒面前,他们展现了自己强悍的性格,加之希特勒的“配合”和无脑的指挥,使苏军坦克部队变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更让苏军狂喜的是,希特勒将他的装甲部队自行送到了苏军炮口之下,那些所谓的“移动靶子”在他们眼里是那么可爱。苏军士气高涨,军心振奋,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战争的胜利即将来临。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柏林战役初期担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

早在1944年10月,苏军就已经计划好了这场战役,许多成熟的想法酝酿已久。斯大林元帅领导苏军最高统帅部,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后,他成为整个苏联的领袖。斯大林掌控全局,但是他允许指挥官们有自己的职权范围,这是德国“同行们”无法得到的权力。与希特勒相比,斯大林善于采纳进言,能够听取不同意见。但是这些特权并不代表他的将领们可以越权,这是斯大林不能容忍的。现在的他不再像战争初期那样,安排最高司令部代表监督下属的行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亲往前线,但目前看来他并没有这个打算。

斯大林决定对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高级将领进行改组,尽管这样做会造成将领们的不安与忌妒。第一个调整的是进攻德军的先头部队,由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率领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个子很高、气质不凡,似乎与人们印象中又矮又胖的苏军军官形象严重不符。但是他外形上的优势并未讨得斯大林的欢心。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祖上都是波兰军官,他自己也有一半的波兰血统,这让斯大林特别讨厌。在1920年的苏波战争时,斯大林曾率领红军攻打华沙。战争的失败曾使斯大林饱受人民的谴责,这让他从心底憎恨波兰人,这样的耻辱他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