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莫斯科战役:经受住了考验(第3/4页)

安装在苏联吉斯-6(ЗиС-6)卡车上的“喀秋莎”БМ-13火箭炮

第二,值得一提的是米哈伊尔·卡图科夫(1900-1976)指挥的红军第4坦克旅在莫斯科战役首次使用装备76毫米火炮的新型T-34坦克,其火力、装甲防护能力、机动性都大大优于德国坦克,当时担任德国第4集团军参谋长的君特,布鲁门特里特将军战后为美国战史研究提供资料时便说:

第一批俄国Τ-34型坦克在(莫斯科外围)维亚济马战役中出现。在1941年,那是最吓人的装甲战车。……需要一种口径至少75亳米的火炮来对付它,而这种火炮还有待制造。在凡雷雅,俄国坦克简直是径直穿过德国第七步兵师,冲进炮兵阵地,从火炮上开过去。

在莫斯科前线,许多德军高级将领不由得想起1812年的拿破仑来,布卢门特里特便在日记里写道:

(不少人)想起了发生在拿破仑大军身上的事来。很多人重读科兰古关于1812年的悲惨记述。……我似乎还能看见冯·克鲁格艰难地从驻地跋涉到他的指挥所,站在地图前,手里拿着科兰古那本书。

阿芒·科兰古(Aimand-Augustin-Louis,marquis de Caulaincourt,1773—1827)是当年法国重要将领和外交官,担任过驻俄罗斯大使。1810年力劝拿破仑放弃进攻俄罗斯的打算,但没有被接受,只好随拿破仑进行那次注定要失败的冒险,后来写了一本回忆录《和拿破仑一起在俄罗斯》(With Napoleon in Russia),但亡佚多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被发现,1933年第一次出版,在西方有不小影响。

当时指挥德军坦克第2集团军的古德里安将军在日记里写道:

对莫斯科的进攻失败了……我们低估了敌人的力量,也没有估计到气候。幸运的是,12月5日我就命令我的部队停止前进,否则灾难将是不可避免的。

凑巧的是,12月5日正好是苏联红军开始反攻的日子。几天以后(12月13日),博克元帅命令德军后撤80公里。五天后(18日),他被解除职务,官方解释是出于健康原因。19日,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被解除职务,此后该职即一直由希特勒自己兼任。圣诞节时,古德里安和另外两名德军高级将领,第4坦克集团军司令赫普纳和第9集团军司令阿道夫·斯特劳斯(Adolf Strauß,1879—1973)也被解除职务。对于希特勒与普鲁士将军的关系,这是一个转折点,让苏军受益匪浅,后来朱可夫和作家西蒙诺夫谈话时便说:

毫无疑问,他的这些做法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在这之后,不论是德军总参谋部还是德军集团军群的司令官都比过去受到更多的约束。……希特勒以陆军总司令身份下达的训令更是不容争议了,……德军以往独立解决作战问题的水平下降了,开创这一切的布劳希奇被免职对我们当然是有利的。

对于斯大林与红军将领的关系,莫斯科战役同样是一个转折点,他开始重用以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人。人们得承认他还是知人善任的,知道什么情况该用什么样的人:“大清洗”要用雅戈达、叶若夫、贝利亚,不打仗的时候,合适的领军者是伏罗希洛夫、库利克、梅赫利斯,面对强敌则要用懂军事、会打仗的人。

莫斯科战役结束以后,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认为德军虽然受到重创被迫后撤,但实力仍然强大,应该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也赞成他的意见,但铁木辛哥主张对西南方向德军主动发起进攻,夺回乌克兰东部重要城市哈尔科夫。这个主张得到伏罗希洛夫的支持,最终被斯大林采纳,这样

便有了1942年5月12日至28日的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哈尔科夫没能夺回却付出沉重代价,苏联三个集团军伤亡惨重,总数超过27万人,其中战死、失踪和被俘超过17万。战死者中有多名苏军高级将领,包括西南方面军副司令员费多尔·科斯滕科中将(1896—1942),第57集团军司令员库兹明·波德拉斯中将(1893—1942),参谋长阿尼索夫少将,第6集团军司令员奧克森吉·戈洛德尼扬斯基中将(1896—1942),还有列昂尼德·波勃金将军(1894—1942)。

在红军高级将领里,沙波什尼科夫是为数不多的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人之一,1910年毕业于尼古拉参谋学院,“一战”结束时是一名上校,在支持十月革命的沙俄军官里他是军衔较高的一个,但1930年才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他既具有军事头脑又具有组织、管理能力,所著《军队的头脑》在苏联有很大影响,就连斯大林案头也总放着一本。1937年叶戈罗夫被清洗以后,他担任苏军总参谋长,1940年8月由梅列茨科夫接替,1941年2月改用朱可夫,7月30日重又由他担任。此后因病两度由华西列夫斯基代理,终因健康原因不能视事,1942年6月26日正式由华西列夫斯基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