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940—1941年红军第二次“大清洗”(第2/3页)

空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初露头角,但还只是陆军的一个“兵种”。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军变得极其重要,这才成为陆军、海军之外的一个独立“军种”,有了陆、海、空“三军”的说法。苏联两次“大清洗”,尤其是第二次“大清洗”,空军是一个“重灾区”,而且还需要追溯到更早,从苏联红军空军的建立说起。

苏联工农红军空军第一位领导人是康斯坦丁·阿卡谢夫(1888—1931)。因为参与1908年剌杀沙俄首相彼得·斯托雷平(1862—1911)行动未遂,流亡意大利,1911年在卡普洛尼航空学校完成飞行员训练。后来移居法国,1914年获得航空与机械学院工程师文凭。1915年进入法国空军航校学习,同年返回俄罗斯,在一家飞机工厂工作。1917年参加十月革命,负责指挥加入红军的旧沙俄空军部队。1918年5—6月,这支部队重组为工农红军空军,由他担任司令员。内战期间参加过几次战斗,1919年阿卡谢夫亲自驾机轰炸顿河白军将领康斯坦丁·马蒙托夫(1869—1920)的哥萨克骑兵,对红军取胜起了一定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那是南方战场一个关键性战役。1921年以后阿卡谢夫不再担任空军司令员,改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飞机工厂工作,并且代表苏联参加了在伦敦、罗马和热那亚举行的几次国际航空会议。但是,1930年3月3日他就以间谍罪被捕,1931年9月4日被处死。那还在第一次“大清洗”之前。

此后担任过红军空军司令员的安德烈·谢尔盖耶夫(1921—1922年在任)和彼得·巴兰诺夫1924—1931年在任)都死于空难,另有两人任职时间很短(A. A. Знаменский,1922—1923年;А. П. Розенгольц,1923—1924年)。对红军空军发展有重要贡献的正是阿克斯尼斯(1931—1937年在任)、罗吉奧诺夫(1937—1939年在任)和斯穆什凯维奇(1939—1940年在任)。

1935年11月20日首批获授“军指挥员”的菲利克斯·英嘎尼斯(1894—1938),也于1937年11月29日被捕,1938年7月28日被处死。他也是拉脱维亚人,以先后完成“莫斯科-安卡拉-德黑兰-喀布尔-莫斯科”和“莫斯科-维也纳-巴黎-布拉格-莫斯科”不着陆飞行闻名。

卫国战争开始以后,正当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莫斯科、形势极其严峻的时候,红军第二次“大清洗”被捕的军官又有多人被处死。1941年10月16日一天就处决了约300人,包括尼古拉·克里奇中将(1895—1941),也是拉脱维亚人的罗伯特·克利亚维尼什中将(1885—1941),还有空军少将谢尔盖·切尔内赫(1912—1941),他也参加过西班牙内战,1936年12月31日获授苏联英雄称号,被处决时年仅29岁。其余被捕军官则于次日(10月17日)转移到苏联临时首都古比雪夫(即Самáра,萨马拉)。根据贝利亚的命令,10月28日又枪决了他们当中的20人,包括两位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并且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此时均为空军中将的费多尔·阿仁努辛(1902—1941)和伊凡·普罗斯库洛夫(1907—1941)。

在后来解密的苏联档案中,人们见到一份1942年1月29日贝利亚给斯大林的报告,列出拟处决的46人名单,斯大林在上面大笔一挥:“Расстрелять всех поименованных в записке. И. Ст.”(枪毙名单上所有的人)。“И. Ст.”即约瑟夫·斯大林(Иосиф Сталин)之略。

解密的苏联档案:1942年1月29日贝利亚给斯大林的关于处决46个人的报告,斯大林大笔一挥:“Расстрелять всех поименованных в записке. И. Ст.”(枪毙名单上所有的人)。

根据斯大林的这个批示,2月23日这46个人全部被枪决。注意,这一天正是苏联“红军日”,即苏联红军的建军节。原来,1918年2月18日德国撕毁与苏俄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向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发动进攻。2月23日红军在圣彼得堡西南约250公里的普斯科夫击退德军,取得一次重要胜利,1922年将这一天定为红军诞生日,1923年起称“红色陆海军日”,简称“红军日”。1949年改称“苏联陆海军日”,1995年再改称“祖国保卫者日”。

1942年2月23日这一天被枪决的46人里有17名将军,包括:

彼得·克略诺夫中将(1894—1942),被捕时任西北方面军参谋长。

伊凡·谢里瓦诺夫中将(1886—1942)。

叶甫根尼·普图辛(1902-1942),空军中将,曾以“何塞将军”化名参加西班牙内战。

彼得·蓬普尔(1900—1942),空军中将,拉脱维亚人,原名“Рēteris Pumpurs”,曾以“胡里奧上校”化名参加西班牙内战。

巴维尔·阿列克谢也夫(1888—1942),空军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