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慕尼黑协定》:被出卖的不仅仅是捷克(第2/3页)

为了抗议希特勒一意孤行发动战争的政策,1938年8月18日贝克辞去陆军参谋总长职务,继任的是他原来的副手哈尔德。但是,下野后的贝克并没有闲着。他积极参与了反对希特勒的活动,并且成为其核心人物。这一批普鲁士军人计划在希特勒下令进攻捷克的时候逮捕他,把他送上法庭,指控他把德国投入战争。计划由第3军区(即柏林军区)司令官埃尔文·冯·维茨勒本将军(Erwin von Witzleben,1881—1944)执行这项任务,驻防波茨坦的第23步兵师师长瓦尔特·冯·布洛克多夫-阿列菲尔德将军(Walter Graf von Brockdorff-Ahlefeldt,1887—1943)配合,赫普纳中将的一个坦克师准备对付党卫队。还派了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将军(Eward von Kleist,1881-1954)去伦敦,秘密会见英国外交大臣的首席顾问罗伯特·范西塔特爵士(Sir Robert Vansittart,1881—1957)。还有那时在野的丘吉尔,告诉他们希特勒正准备进攻捷克,而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是反对此事的。如果英国坚决反对希特勒的侵略行为,总参谋部将采取决定性的行动来阻止它。但是,如果英国继续姑息迁就希特勒,那就是拆他们的台。丘吉尔马上写了一封信让克莱斯特带回德国,表示他相信德国进攻捷克将会引发世界大战。

我像1914年7月底一样确信,英国将同法国一起出兵,……我祈求诸位,千万不要在这一点上有所误信。

然而,当范西塔特向外交大臣和首相报告以后,却没能改变他们对希特勒的态度。在柏林,继任陆军参谋总长的哈尔德将军也赞成贝克等人的计划,曾派人与英国有关方面接触。德国外交部里参与这一秘密行动的人还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与英国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没能改变张伯伦姑息迁就希特勒的政策。

9月28日,维茨勒本将军来到总参谋长哈尔德的办公室,准备接受执行原定计划的命令。但就在这个时候,传来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要来德国与希特勒会晤的消息,情况完全变了,希特勒已经无须动武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将军们也就失去指控他把德国投入战争的理由。战后哈尔德在纽伦堡审判时说:“由于发生了这一情况,采取行动的全部基础已经消失。……只能等待新的机会到来。”

战后美国人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里批评说:“把自己的无能诿过于外国人,正是德国人的弱点。”还说:(英国的首相和外交大臣、法国的总理和外交部长)“没有十分认真地看待德国内部有一批将军和文官准备‘谋反’的消息,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原谅的。”这样的看法是否正确?读者当不难做出判断。别忘了,当时在英国,而且就在张伯伦自己的保守党内部,以丘吉尔为代表的一些人,包括外交大臣首席顾问范西塔特爵士,已经多次提出不要一味迁就希特勒。就连丘吉尔,恐怕也不相信英、法两国会继续那样做,否则就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在给德国人的信上表示确信英国将会和法国一起出兵。德国人确实像丘吉尔所“祈求”的那样没有“误信”,然而,他“像1914年7月底一样确信”的英、法两国出兵,却没有成为事实。

被美国记者夏伊勒批评“无能”的那些德国人,仍然继续反对希特勒的秘密行动。贝克将军是后来1944年7月20日谋刺希特勒事件的主谋之一,失败后被捕并被立即处死。克莱斯特将军也被捕,藏在家乡的丘吉尔信件被盖世太保搜出,成为他的重要罪证,1945年4月16日被处死。维茨勒本在法国战役后晋升为元帅,后来是“720事件”的主谋之一,预定推翻希特勒后由他担任国防部长。事发后同样被捕,被判处死刑并且以绞刑方式在柏林北郊的鳊鱼湖监狱(Strafanstalt Plötzensee)执行。

根据当时德、意与英、法之间军事力量的对比,应该说,贝克将军和其他普鲁士将军的看法并非没有道理。问题在于他们只是纯粹从军事角度考虑,而军事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并且为政治左右的,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那样的政治赌徒就比军事专家高明了。

上面所说苏台德危机中“趁火打劫”的邻居,是波兰和匈牙利。波兰“助桀为虐”,确实分到了一杯羹,但它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其实,如果没有忘记历史,波兰本来应该十分清楚,德国甚至不会像对待中东欧其他国家那样对待自己。历史上它曾经三次(1772年、1793年和1795年)被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瓜分,后一次且亡了国。拿破仑打败普鲁士以后建立的“华沙公国”,也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而在1815年维也纳和会上被普鲁士和沙俄瓜分。波兰历史上曾经三次被瓜分的说法并不正确,实际上它是四次被瓜分,两次亡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