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燃烧的冲绳(第9/74页)

李梅干劲十足,连连出击,可是也并没有什么高招。在汉西尔时代,美军拆除了B-29机身上所有炮塔和多余物,减少了引擎负荷,使机械损失大大减小。除此而外,李梅只有沿着汉西尔的老路走下去,等着第三任指挥官来替换他。

罗斯福等待得不耐烦了。

他深知自己在人世的天数有限,他渴望亲眼看到大战的结束,和平的开始。他降生到世界上,也许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他在雅尔塔会议上出人意料地提出对日本展开“无限制轰炸”,“以期彻底破坏日本及其军队”。总统撕下了他一贯的人道主义面孔,露出了一副狰狞的凶相。

束缚李梅手脚的绳索全都松开了。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讲,烧毁一座城市比炸掉一座工厂容易得多。前者只需要在目标上空,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炸弹一股脑儿丢下去就行了。

寇蒂斯·李梅本人早就为这一天做好了准备。

美国战略轰炸的鼻祖比利·米切尔将军早在一九二四年就提出了“无限制轰炸”的见解。他在亚洲之行中向陆军部写的报告中提到:“日本的都市住宅太过于密集,而且大都是用竹、木,纸张等易燃建材筑成的。”作为一个时时刻刻被地震困扰的民族,日本人选择的建筑材料真是又实惠又节约,只是他们盖房子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世界上会有B-29。

“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少将也是使用燃烧弹的吹鼓手。他看到日本飞机使用燃烧弹对中国城市造成的破坏以后,建议阿诺德将军发展五磅级燃烧弹,对日本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阿诺德起初未予重视,待纳粹空军使用两磅级镁燃烧弹空袭伦敦以后,他拿回来几个样品。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在推祟新战术上向来不甘居人后,他认为:用燃烧弹摧毁日本的都市,是使日本人悟出他们侵略后果的最有效的方法。美国人一贯对新玩艺儿有浓厚兴趣。自从国防委员会第十一部开发了凝固汽油以后,就搞出了M47和M69两种燃烧弹。M69是一种子弹为六磅重的集束式燃烧弹,破坏效果相当大。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八日,李梅和陈纳德协同使用燃烧弹轰炸武汉,引起江岸一带大火。中国的城市住宅同日本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要说有,也就是日本式的房子更怕烧。

一九四五年樱花盛开的季节里,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到各地的神社供奉香火。当他们祈祝日本帝国武运长久,家人儿女永保平安的时候,由思想家提出来,科学家研制出来,总统批准的,李梅执行的庞大杀人计划悄然无声地向他们迫近了。

如果宇宙中真正有神的话,那么,他该伸张正义呢?还是怜悯弱小呢?

4

“艾伦中校,你不反对从空中逛一趟帝国吗?”一个低沉的声音传入了李的耳中。

艾伦·李四肢伸开,仰天躺在马伊锡恩湾的珊瑚沙岸上。突击营被编入了“海魔”师。自从去年夏天“海魔”师攻克塞班岛以来,他已经无所事事地在塞班混了八个月了。除了训练新兵,到塞班北部的山区打打“猎”——日军还有零星散兵躲在树林和岩洞里顽抗,同伊斯利机场上的空军妇女辅助队员胡闹一通外,“海魔”从未接到新的任务,尼米兹上将似乎把他们忘却了。军人生来就是打仗的,养兵赋闲使李中校又无聊又烦躁。关岛的条件就好多了。太平洋舰队在关岛上设了前进指挥部,好酒、美食、新电影片子、风雅的安纳波利斯绅士和穿军装的姑娘们有的是。而在塞班,除了洗洗海水澡又能干什么呢?

一块儿在新月型的马伊锡恩湾游泳的人很多,其中大部分是李梅将军第二十一轰炸兵团的空军人员。他们从塞班、提尼安和关岛的机场出发,飞过一千二百海里的洋面,在日本的城市上丢下炸弹。从陆战队的观点看,他们干的活够不上一场战争,只不过是当空中列车的司机罢了。虽然,每次回来,总要丢几架B-29,剩下的也伤痕累累,但正如空军的那些“哥儿们”所说:“全是他妈的机械故障,来回四千多海里,没有一个中间歇脚的机场。就是载满炸弹做一次新机试飞,也不敢在安全上打保票,何况还要打仗了。B-29压根儿就没有好好试验过。”

李认识了第314轰炸机飞行团指挥官托马斯·巴瓦准将。巴瓦准将有一张斯拉夫人式的脸,额头很大,下巴不长,眼窝陷得也不如盎格鲁撒克逊人深。巴瓦沉默而机智,作战极为勇敢。现在,他只穿一条游泳裤躺在艾伦·李旁边,亲切地对李说了上面一句使他吃惊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