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第2/5页)

斯拉苏卢斯指挥着雅典舰队的前锋,在左翼对付叙拉古人,而色拉西布洛斯统领右翼,面对着明达鲁斯。主动权在斯巴达人那边,所以雅典人必须做好准备、随机应变。色拉西布洛斯或许是猜到了明达鲁斯的战略,他做出了精彩的回应。雅典中路抵达海峡最狭窄处时,伯罗奔尼撒人发动进攻,取得了很大成功。斯拉苏卢斯的左冀与叙拉古人交战,由于一块海岬阻断了他的视线,所以他看不到己方中路发生了什么事情。因此,雅典人是胜利还是失败,取决于他们的右翼,即色拉西布洛斯的部队。如果他像斯巴达人预估的那样冲过去援救自己的中路,就会不得不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被敌军中路和左冀困住,那么整个雅典舰队就会像明达鲁斯计划的那样全军覆灭。

但色拉西布洛斯发现了敌人的圈套,意识到明达鲁斯正在切断他的退路,于是利用雅典船只更快的航速,将己方战线延伸得比敌方更长。然而,他这么做就使己方遭到沉重打击的中路更加薄弱,使伯罗奔尼撒人将很多雅典船只驱赶到岸边搁浅,并将自己的部队送上岸。伯罗奔尼撒人既缺乏海战经验,纪律也很涣散,这使他们丢失了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如果他们重整己方战线并加入明达鲁斯的左翼,追击色拉西布洛斯的船只,就可能击沉或俘虏许多雅典船只,至少能歼灭斯拉苏卢斯的部队并牢牢控制赫勒斯滂海峡。然而,有一些船只脱离了战线,去追击落单的雅典三列桨座战船,最后伯罗奔尼撒舰队的战线自动打乱。色拉西布洛斯抓住最佳时机发动了进攻,调转船头去面对正在逼近的明达鲁斯船只,将其击溃。然后他猛击混乱的敌军中路,伯罗奔尼撒舰队未加抵抗便逃往塞斯托斯。当他们绕过基诺塞马的弯曲处时,叙拉古人看到战友在逃跑后,也匆匆败退,于是整个伯罗奔尼撒舰队争先恐后地逃往阿卑多斯的避难所。

在这一时期的史书里,对希腊海战的描写通常选取海军将领的视角,从指挥官高高在上的位置俯视整个战场,调遣两翼、中路和整个舰队。但在赫勒斯滂海峡的这些战役中,史学家狄奥多罗斯给了我们非常罕见的观察战船甲板的机会,从个别三列桨座战船船长的视角来描写战局。因为伯罗奔尼撒人的海军步兵更强,所以他们在中路较为成功;中路的战斗主要是近距离白刃战,用抓钩咬住敌船并登船近战是更为人们青睐的战术。当雅典战船被驱赶到岸边的时候,海战就变成了陆战,伯罗奔尼撒人占了上风。但到最后,雅典的舵手“由于经验远远比敌人丰富,对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Diodorus 13.39.5)。这个因素也能解释,起初被敌人三列桨座战船打得很窘迫的色拉西布洛斯为什么后来却能击溃同一群敌船。伯罗奔尼撒中路的混乱使他改变了战略。他不再努力防止被封锁,而是迅速寻求与明达鲁斯决战,以便利用敌人的混乱,避免被敌人两道有组织的战线夹住。当伯罗奔尼撒人企图以整个舰队发起攻击时,技艺娴熟的雅典水手便驾驶船只与敌人迎头相撞,冲角对着冲角。受挫之后,明达鲁斯将他的战船组织成若干小群,发动若干次小规模攻击,但雅典舵手仍然能够凭借更高超的技术和更丰富的经验挫败这些攻击,撞击敌船,剥夺其战斗力。(Diodorus 13.40.2)

尽管雅典人只俘获了21艘敌船,自己损失了15艘,但色拉西布洛斯的水手们赢得了在基诺塞马海岬建立胜利纪念碑的资格。国内的雅典人得到捷报,认为这是“意想不到的好运气”,这次胜利来得正是时候。在丧失优卑亚岛和经历推翻“四百人”所带来的冲突之后,此次胜利鼓舞了雅典人:“他们受到了莫大鼓励,觉得只要努力奋斗,他们的事业仍然有希望成功。”(8.106)

此次胜利对战争的余下部分有着重大意义。在基诺塞马,色拉西布洛斯原本可能在一个下午输掉整个战争,因为如果明达鲁斯在前411年10月初的这一天击败了雅典舰队,雅典人可能很快就会被迫投降。他们没有资金去建造一支新舰队,而且优卑亚岛失败之后,再次战败就会引发更多的附庸国叛变。基诺塞马的胜利阻止了这种局面,使雅典有能力继续打下去,并且还有希望荣耀体面地结束战争。

基诺塞马战役之后,双方都把握机遇,发动了一些小规模袭击。双方都努力扩大舰队规模,以便迎接下一次重要冲突。明达鲁斯深知下一次战役就可能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负,于是命令叙拉古指挥官多利尤斯(他正在镇压罗德岛的一次叛乱)调动舰队北上,去往赫勒斯滂海峡。

大约在同一时间,亚西比德从小亚细亚南海岸(提萨弗涅斯去阿斯蓬都斯与腓尼基舰队会合后,亚西比德便去了小亚细亚南海岸)返回了萨摩斯岛。尽管他对总督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他仍然吹嘘是他阻止了腓尼基人来援助斯巴达人,这是他的功劳;事实上,他只是从卡里亚各城市及周边地区征募了一些资金,于9月底将这些资金交给萨摩斯岛的雅典部队,赢得了他们的赞许。